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实践理性批判》以“理性事实”证明了纯粹理性是实践,并赋予了自由理念以客观实在性。本文将通过分析第二批判“对分析论批判阐明”、“结语”和其他文本,证明只有将理性事实看作康德实践理性实验一个组成部分,才能使它和第二批判目的和论证思路结合起来:这个实验通过每一个人实践理性判断区分了纯粹道德法则和经验性原则,为道德哲学树立了正确前提。本文还将通过和《纯粹理性批判》里理性实验比较,探讨实践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具体含义和实践理性实验深层次意义。

  • 标签: 理性的事实 理性实验 每个人的理性 哥白尼式的革命 天才的亢奋
  • 简介:在文化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兴古典学在传统解经学中打破了一个缺口,从这个口子流出了其后三百多年“圣经批评学”和“人文学”源头活水。古典学是专门针对中世纪“学问”批判艺术,其创始人把古典文本作为榜样,改造中世纪逻辑、语法、修辞“三科”教育,开创了注释、整理古希腊和古典拉丁文本以及圣经希腊文本古典学研究。梅兰希顿古典人文主义不但深化了路德信仰主义,而且在路德宗神学院中确立了古典学基础地位,为圣经批评铺平了道路。宗教改革后三百年见证了圣经解释学从“低阶批评”到“高阶批评”发展过程。霍布斯和斯宾诺莎为“旧约”历史批评奠定了理性主义基础和方法。而如果《圣经》历史记载皆与人们现实生活无关,只关乎信仰道德,那么完全可以把《圣经》作为文学来读。

  • 标签: 古典文本 解经学 传统 《圣经》 现代 古典人文主义
  • 简介: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不再存在,代表阶级利益政党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选举机器。宏观意义上阶级对立让位于微观上人和人之间权力斗争。政治斗争不再局限于上层建筑领域,而在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

  • 标签: 后现代政治哲学 资本主义社会 20世纪 社会状况 经济状况 资产阶级
  • 简介:“新民”,是儒家思想中固有的观念。从《尚书》到程朱思想,“新民”被古圣先贤反复讨论和提倡。而在近代,“新民”被梁启超再次提出,并成为席卷社会一股社会思潮。“新民”究竟具有怎样含义,使其跨越新旧不同时代而愈倡愈新?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传统“新民”之义与粱启超提出“新民”之义异同,从而去理解梁启超“新民”在新时代意义。

  • 标签: 新民 朱子 梁启超 国民
  • 简介:康德的人格(Person)是跨此岸和彼岸、跨越现象界和本体界,是身体和灵魂结合;人格性(Personlichkeit)则是完全属于彼岸世界或“理知世界”。当我们把人性置于人格中来考察时,由于人格本身跨两界性质,人性本身也就被提升到了具有人格性尊严高度,甚至凭借人格性而和上帝意志联结起来了。人格是使一般人性被提升到人格性本源要素,它使人不仅具有此岸主观目的价值,而且具有彼岸、理知世界中绝对价值;人格是使人性提升到人格性中介。目的公式要求我们在把人性当作手段同时记住有一个最高限制性条件,就是把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人性也具有双重性,所谓人“本性”(Natur),一个是指人自然性、自然本能,一个是人性本质,其中包括理性能力,也就是自由地设定目的能力。但人性只是理性设定一般目的能力,人格性则是特指理性设定道德目的能力。人性与人格虽然都具有双重性,但人性还属于此岸世界,而人格则通过人格性跨入了彼岸世界。如果没有人格或人格性,人与动物区别仍然只在于人是“高级动物”,而不具神圣性和崇高性。目的公式中“人格中的人性”应该指把行动者本体设立道德目的能力考虑在内的人性,是一种从两界统一来看的人性,或者说,是一种具有完善化可能性的人性。所以有限理性存在者有两类目的,第一类目的是一般目的,即主观目的或相对目的;另一类目的是单凭理性给予目的,即客观目的或绝对目的,又叫作“自在目的本身”,这类目的没有掺杂感性东西,具有绝对价值,所以这样一类客观目的是对所有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人格中的人性一方面具有设定道德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将自�

  • 标签: 人格 人格性 目的公式 自律公式
  • 简介:采用记得/知道范式,以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为实验材料,以32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情绪记忆鲜活性和准确性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记忆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说明情绪记忆较中性记忆更具鲜活性;情绪记忆鲜活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关联,在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上相关都达到了显著,表明情绪记忆鲜活性与刺激中心细节恢复相联系。

  • 标签: 情绪记忆 鲜活性 准确性.
  • 简介:执政党要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就必须以丰富政治资源作为支撑。从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起,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对政治资源维护和开发,这为后来全国执政积累了丰富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摆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现实课题就是如何得到广大民众认同和支持以巩固革命政权。因此,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党为巩固执政地位,进一步对理论资源、权力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群众资源、组织资源等政治资源进行了维护和开发。

  • 标签: 毛泽东 政治资源 维护 开发
  • 简介:从先秦至西汉武帝时期,《周易》经历了从“卜筮之书”到“经书”,从“稽疑”到穷究“天人之道”转变。西汉初期属于祖师《易》阶段,诸位祖师多著有《易传》,它们为西汉中后期经学《易》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初易学以自然哲学阴阳天道观为主导,而包含了对于人事说理。可以确定,帛书《易传》制作晚于今本,且前者对于后者抄录现象十分严重,而汉初诸《易传》可能也是如此。武宣时期,《周易》不但在朝廷及精英层面上实现了“经书”性质及其地位大转变,而且其师法和家法传统亦得以迅速确立和展开。自丁宽至于施、孟、梁丘三家,《易》章句之学兴起,彼时章句简明扼要,不过“训故(旨趣)举大谊(义)”而已;而随着京氏《易》立于学官,《易》阴阳灾异说也泛滥于元成之世。哀平时期,《易纬》诸书兴起,它们是谶纬思潮流行结果。此外,《易林》和《太玄》二书也值得重视,它们既是仿经之作,也是造经之作,同时反映出汉人对待经典态度。

  • 标签: 西汉 易学 阴阳 立经 师法
  • 简介:那本日记,深蓝色粗布封面,一直放在衣柜顶上储物箱里。日记她看过,记录了他大学时和一位女生历经4年却无疾而终恋情。准备结婚时,两人一起布置新房。看到这个日记本被他细心地放到储物箱里,她心里有些不舒服,说:“这个,还留着吗?”他说:“留不留无所谓,都是过去事情,我早忘了。”嘴上这么说,可并没有把日记本从储物箱里拿出来。她心想:忘了?既然忘了,干吗还要留着?

  • 标签: 日记本 秘密 丈夫
  • 简介:那时,我女儿小年三岁吧,有一天露出很苦恼样子,沉思默想——《一只丑小鸭悲剧》里如是说:“小孩子就不应该沉思默想。”姥姥问她:“年年,你想什么呢?”她很伤心地说:“我不漂亮。”姥姥吓一跳:“谁说?”她说:“老师说。”姥姥吓了更大一跳——幼儿园老师不可能对孩子品头论足吧,这是最基本常识。“哪个老师呀?她是怎么说?”小年说:“老师说,‘某某,你全家都漂亮。’”

  • 标签: 幼儿园老师 买东西 小星星 十月怀胎 给你 一个女人
  • 简介:很多人以为小和尚们平日说的话定然充满了禅机,内容应该是诸如“我佛慈悲”“不是风在动,是你心在动”之类,其实这是误会,以戒嗔几个师弟为例,他们说的话多数和佛禅无关,比如戒傲师弟最常说的话是:“你有什么坏了东西要我帮你修理一下吗?”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我出生在一个矿区,是煤矿、金矿矿区,金矿没有的时候,我爸爸就开始挖煤矿。你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行业,在早期整个社会福利制度还没有很好时候,矿区是一个充满灾难地方,我常常觉得我们那个矿区是制造孤儿跟制造寡妇地方。我很怕故乡冬天,很多雾,冷冷地坐在学校上课,一听到矿务所敲紧急钟,“当当当,当当当”,然后开始广播几号矿出事,假设你爸爸刚好也是在那个坑,我在教室里面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心里拼命祈祷,不要是我爸爸,不要是我爸爸。

  • 标签: 情感 社会福利制度 矿区 煤矿 金矿 制造
  • 简介: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那段“低到尘埃里”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杂志;25岁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女儿梁再冰……

  • 标签: 《生死场》 《传奇》 人生导师 《韦护》 长篇小说 《红黑》
  • 简介:最初读浩然《艳阳天》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对两性刚刚有了好奇和遐想。萧长春、焦淑红爱情实在太含蓄了,三大卷百万字小说,很少给他们互诉衷肠单独机会,直到结尾,俩人谈婚论嫁仍遥遥无期,使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两情相悦。这个过程对于读者已不是考验,而是煎熬。现在想来,爱情题材在那个年代还是个写作禁区,浩然是在有意采取回避策略,却使人物故事平添些许“柏拉图”色彩,收到了意外效果。

  • 标签: 爱情题材 耐心 《艳阳天》 回避策略 人物故事 柏拉图
  • 简介:耶稣讲天国给所有的人听:既讲给门徒们听,也讲给法利塞人和经师听;既讲给上层人物和有产阶级听,也讲给贫穷和没有地位的人听;既讲给贤哲听,也讲给妇女和孩子们听。耶稣讲天国,也是“有教无类”。但这并不意味着,耶稣对天国宣讲也很随意。对于耶稣来说,宣讲天国乃他最重大使命,是他必全力以赴头等大事。

  • 标签: 耶稣 “有教无类” 天国 门徒 经师
  • 简介:本文通过阐述影响个人成长事件,分析了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在个人性格过程中所起到重要作用,结合个人性格特点,阐明个人对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期待。

  • 标签: 经历 成长 期待
  • 简介:以前过年过节有许多讲究,有的讲究是场面上、礼仪性,有的讲究则与吃有关。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后,祖母总要全家人吃茨菰炖白肉,不放盐,对一般人家来说,这可是奢侈品,但是味道一般。祖母说这个时节吃这个好,吃下去可以补一年,嫌不好吃就当补品吃吧。

  • 标签: 性格 奢侈品 祖母
  • 简介:本研究将权力感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情境变量,通过权力感启动来考察被试暴力态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权力感启动后,被试内隐暴力态度发生了显著改变,受到高权力感启动被试与受到低权力感启动和控制组被试相比,对暴力内隐态度趋于积极;但权力感启动没有影响被试对待暴力外显态度。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出权力感与暴力态度之间存在自动化认知联结,权力感激活削弱了将暴力与消极现象相联结反应。

  • 标签: 权力感 暴力态度 内隐认知
  • 简介:从类型文学角度来说,王小波小说创作是严肃文学、纯文学、精英文学,有后现代小说文本特质,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充分反类型化;但其小说题材、结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等方面则有类型化因子。从本体意义上来说,王小波小说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矛盾张力中发展。一方面,其小说题材趣味和刺激性、故事情结戏剧性、人物塑模式化,在显性层面上难逃俗趣;另一方面,其小说通过运用影射与戏仿、开放叙事空间构筑以及文体杂糅等手段,在隐性层面上具有了反类型化雅韵特质,使得俗趣和雅韵在王小波小说中超越雅与俗,满足了读者多层次需要。

  • 标签: 小说诗学 严肃文学 王小波 雅俗 人物塑造 小说题材
  • 简介:【导语】“时间”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哲学家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到近代莱布尼茨、康德哲学中“时间”问题,无不代表着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探究。传统哲学在认识论维度上通过对“时间”问题研究进而探讨人之心智如何认识问题。现代哲学批判传统哲学“时间观”,对“时间”讨论呈现出不同样态:“时间”或是可以“直观”之“意识”,或是“人”存在之维度,或是“生命”之“流动”。2013年国内学界对“时间”问题讨论方兴未艾,这里选取几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管窥目前国内关于“时间”研究之现状。

  • 标签: “时间” 现代哲学 康德哲学 时间观 认识论维度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