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方有关群体事件行为动机的一种经典解释基于资源动员理论,认为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体事件数量的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为参与者对于经济利益的关注。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我国群体事件数量在上升,可能是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关注度提高所致。本研究根据谷歌图书中包括的中文简体字版的正式出版书籍,通过GoogleNgramViewer分析工具考察'公正'与'经济'两类关键词的词频变化趋势,探讨1993~2008年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相关价值观的发展规律,从宏观层面对上述两个对立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前述两个假设:(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平正义,而对于经济利益的关注度则在降低;(2)近年来群体事件数量的增多,更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不是由于经济利益所驱动。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考察4岁儿童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研究对象为76名4岁儿童(男25,女51),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对录像材料的编码分为四个维度:对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事件内容的丰富性、表述的主动性以及讲述时的身体姿态.结果表明:(1)儿童在对过去事件做自传式回忆时,在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方面,能够独立地按照事件发生顺序回忆的儿童占36.8%.(2)在进行自传式回忆时,儿童每人平均说出1.7个事件,25个字.(3)4岁儿童在陌生情境中对过去事件进行自传式回忆的能力表现接近于正态分布.(4)4岁儿童自传式表达的主动性与顺序性及含字量之间,事件个数与含字量及顺序性之间,顺序性与体态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简介: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探从决策理由切入,在现实情境中考察了违背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principle)的心理机制,检验了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显著高于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显著低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而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则介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之间。研究结果支持了基于理由的假设。
简介: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注意方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姓名与面孔匹配方式(匹配和不匹配)对名人姓名和名人面孔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行为分析显示,姓名和面孔的反应时启动结果均受注意方式和匹配方式所调节。脑电分析显示,名人姓名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N400和LPC成分,而在有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无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均仅记录到与重复启动关联的N400成分,且均表现为重复姓名较新姓名引起的波形波幅更正;名人面孔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LPC成分,而在无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下仅记录到N400成分。上述结果表明:注意和匹配方式交互影响与名人姓名、名人面孔关联的重复启动效应,但对两类材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