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试验表明,控制暴发性稻飞虱危害,要提早预测预报与预防,科学选用具有强烈熏蒸、触杀作用的药剂与内吸传导作用的药剂混配,及时施药到水稻基部,1~3d内能有效遏制稻飞虱的毁灭危害。

  • 标签: 暴发性 稻飞虱 防效
  • 简介: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物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物,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我们已经确定了利用竹子作为新的系统来研究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因为它们能够挥发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并且能够排放一种性质稳定(well—conserved)的化合物——异戊二烯。不同的竹类所排放的化合物差异较大。我们使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xGCTOF—MS)对12类竹和一些草类挥发的在75~196之间的化合物进行辨认,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后,分配给每类化合物,其功能组别的基础上复合类排放模式。根据复合类化合物的组成,使用非量测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竹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全部能够排放化合物的竹的种类中,能与不能排放异戊二烯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被观测的竹类的异戊二烯排放量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这些竹类中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

  • 标签: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竹子 异戊二烯 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生态学
  • 简介:随着池塘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鱼类暴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给渔业养殖造成较大危害。其病来势凶猛常并发细菌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渔业生产。

  • 标签: 暴发性败血症 鱼类 防治 诊断 集约化程度 细菌性烂鳃
  • 简介: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经二氯甲烷浸提,进行GC/MS分析,对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21种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度20%卷烟2、5mm滤嘴卷烟与参比卷烟(20mm滤嘴、不打孔)相比,21种酸性成分总量分别减少了22.1%、26.3%。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不同酸性成分减少的程度不同,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物质减少较少。

  • 标签: 滤嘴 稀释度 酸性成分 总粒相物
  • 简介:蚕农养蚕最怕的就是发生蚕病特别是暴发性蚕病,一旦蚕病暴发,轻者每盒蚕种损失几百元,重者损失上千元,尤其是实行规模化养蚕后,一些单季养蚕达10盒以上的养蚕大户,更要严格控制蚕病暴发,否则,损失将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因此,在蚕桑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养蚕逐步向大户转移的今天,如何搞好蚕病防治,特别是如何预防暴发性蚕病是摆在我们基层蚕桑科技人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养蚕大户在生产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标签: 槐树湾乡 “4+1”配方 预防蚕病
  • 简介:本文简要讨论了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目前的状况及成灾的主要原因,指出沙棘木蠹蛾是影响沙棘种植推广的主要因素.造成严重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缺乏对该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了解及监控技术.根据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综合研究,对沙棘木蠹蛾的控制对策有:(1)开发木蠹蛾引诱剂;(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3)培育抗虫和抗旱品种;(4)改变沙棘林管理技术.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病虫害 性引诱剂 天敌 控制技术
  • 简介:笔者通过临床检查、病史调查、实验室检查等途径对某奶牛场群发性跛行奶牛进行了诊断,确诊该群奶牛因坏死杆菌感染导致了群发性跛行,初步认定可能是因为饲料中霉菌毒素过多,或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均衡,钙、磷、维生素含量不足诱发了坏死杆菌感染,并从霉菌毒素的致病机制,能量、蛋白质、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如何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坏死杆菌 钙磷比例 病史调查 五家镇 维生素含量 菌毒素
  • 简介:2012年7月17日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那蒙某猪场所饲养的育肥猪共56头,有个别猪出现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7月18日部分猪发现有突出皮肤2~3mm的圆形、菱形或四边形疹块;7月19日死亡2头猪.笔者应邀前往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为猪丹毒病,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7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育肥猪 猪丹毒病 诊治 报告
  • 简介:兴办绿色企业是山区开发性农业的主旋律郝敬东开发性农业是指通过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对尚待开发和开发较浅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层开发、综合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从而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山区开发性农业主要抓什么?具体开发措施怎样确立?本...

  • 标签: 绿色企业 农业优势 开发性 生产力要素 开发措施 深层开发
  • 简介:结合安徽省突发性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现状,提出建设安徽省突发性害虫应急防治体系的建议,并对安徽省突发性害虫防治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突发性害虫 应急防治体系 安徽省
  • 简介:对张裕公司原白兰地在蒸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主要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同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甲醇、乙醛、乙酸已酯、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白兰地蒸馏时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比乙醇沸点低的2种物质(乙醛和乙酸乙酯)在酒头中的含量较高;比乙醇沸点高的3种物质(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酒头末期和酒身前期中的含量较高;甲醇的沸点虽然比乙醇低,但它在酒头和酒尾中的含量都较高,在酒身中的含量较低。

  • 标签: 白兰地 蒸馏 HS-SPME GC-MS
  • 简介:穴位注射法就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同时发挥药物和经络的作用,激发租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自我修复能力,促使机体快速康复。本案例中将VB12注入犬环跳穴,治疗犬多发性神经炎,两侧环跳穴各注入0.2ml(1ml:0.25mg),仅1次治疗就可使病犬站立,通过两次治疗病犬完全康复。

  • 标签: 穴位注射 多发性神经炎
  • 简介:<正>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以来,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并逐步呈现出病种多样化,面积广泛化,治疗艰难化,损失惨重化的特点,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类种类最多,涉及鱼类受害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综合型鱼病。它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河南主要流行于11月下旬到第2年3月上旬。水产养殖户要对暴发性流行病有全面

  • 标签: 淡水养殖鱼类 暴发性 温和气单胞菌 急性传染 水产养殖户 嗜水气单胞菌
  • 简介:5月中下旬以来,郑州周边地区鲤鱼急性烂鳃病暴发,尤其是中牟地区鲤鱼死亡严重,有的池塘整池鱼都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郑州综合试验站了解情况后,组织鱼病专家赴现场调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7月10日,省水产院组织专家在中牟县开展"鲤鱼急性烂鳃防控技术培训"。水产院鱼病研究室专家们讲述了锦鲤疱疹病毒的发病症状、主要特点、预防措施、水质调控技术,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调控中所起到的作用等。除了理论知识,鱼病专家还重点向养殖户传授了一些鱼病用药过程中的小窍门。授课结束

  • 标签: 水质调控 锦鲤疱疹病毒 烂鳃病 牟县 防控技术 暴发性
  • 简介:为了探索不同药剂对防治和预防杨梅凋萎病的效果,选用7种药剂分别于2014年5-12月的每月20日对广西上林县云城果园的感病杨梅苗木、感病成年杨梅树、健康杨梅苗木、健康成年杨梅树进行喷雾。结果显示,防治杨梅凋萎病最好的药剂是15%苯醚甲环唑,其次是45%咪鲜胺、25%丙环唑和50%扑海因(异菌脲);其他药剂80%代森锰锌、50%多菌灵和75%百菌清对杨梅凋萎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 标签: 杨梅 凋萎病 杀菌剂
  • 简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性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 标签: 西瓜子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是评价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简述挥发性盐基氮测定的意义、主要方法及其原理。介绍挥发性盐基氮检测的发展和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近红外法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并展望这一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 标签: 肉品 挥发性盐基氮 检测 近红外光谱 TOTAL VOLATILE
  • 简介:研究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将每一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YG1~YG6),分别测定每一段烟梗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各单项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烟叶中的烟梗,从梗基到梗尖,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和规律变化趋势;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

  • 标签: 烟梗 挥发性香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