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鼻腔、耳道纽扣电池异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7例鼻腔纽扣电池异物和1例外耳道纽扣电池异物患者,局麻或全麻下取出异物后根据对鼻腔、耳道的损伤程度给予对症处理。结果7例鼻腔纽扣电池异物患者中,5例恢复良好,1例部分中隔软骨及异物侧黏膜坏死,但未穿孔,1例下鼻甲萎缩;耳道纽扣电池异物患者,鼓膜穿孔,外耳道后壁皮肤坏死。结论纽扣电池异物不仅对局部组织具有机械性损伤,还具有化学性腐蚀,对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应尽早取出并及时正确地处理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某电池生产企业868名职工体检资料,分析不同危害因素职工体检异常情况。方法:获取我院2022年开展的某电池生产企业868名职工体检资料,包括血压、血常规、肝功能等体检项目,分析不同危害因素下职工健康状况。结果:高温组职工DBP、Hb、TP、AST、ALT、ALP、GGT异常情况在四种危害因素中最多;粉尘组职工PLT、TBiL异常情况在四组中最多;酸雾组职工RBC、Hct异常情况在四组中最多;而无机化合物组SBP、脉搏、WBC、ALB、DBiL异常情况在四组中最多。结论:不同工作环境对职工的健康情况有不同的影响,因而要加强对职工的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职工的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评价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相关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考察、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整理相关调查数据,并将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作业人员职业病定量分级和防护水平结合起来,对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采取科学的排风系统将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排至高空,将有噪声的设备与作业人员隔离开,严格要求作业人员作业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结论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各项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指标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所采取相关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措施效果良好,可实行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8例儿童误服纽扣电池病例的临床特征、胃镜下表现、并发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58例误服纽扣电池患儿,对其基本信息、电池嵌顿位置、滞留时间、症状、黏膜损伤级别、电池大小、处理方式、并发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年龄(25.7±15.4)个月,其中男40例(68.9%)。电池误服滞留中位时间13.8(2,96)h。常见主诉依次为喂食后呕吐、流涎、吞咽困难、咳嗽、发热。黏膜损伤Grade分级Ⅰ级29例(50.0%),Ⅱ级14例(24.1%),Ⅲ级10例(17.2%),Ⅳ级5例(8.6%)。常见并发症依次为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池嵌顿于食管及其直径≥15 mm是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儿童误服纽扣电池,黏膜损伤程度与纽扣电池直径及电池嵌顿位置有关。嵌顿在食管的纽扣电池易发生并发症,滞留在胃内纽扣电池不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存在并发症患儿在异物取出术后1~3周需再次行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并发症转归,并及时干预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8例儿童误服纽扣电池病例的临床特征、胃镜下表现、并发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58例误服纽扣电池患儿,对其基本信息、电池嵌顿位置、滞留时间、症状、黏膜损伤级别、电池大小、处理方式、并发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年龄(25.7±15.4)个月,其中男40例(68.9%)。电池误服滞留中位时间13.8(2,96)h。常见主诉依次为喂食后呕吐、流涎、吞咽困难、咳嗽、发热。黏膜损伤Grade分级Ⅰ级29例(50.0%),Ⅱ级14例(24.1%),Ⅲ级10例(17.2%),Ⅳ级5例(8.6%)。常见并发症依次为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池嵌顿于食管及其直径≥15 mm是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儿童误服纽扣电池,黏膜损伤程度与纽扣电池直径及电池嵌顿位置有关。嵌顿在食管的纽扣电池易发生并发症,滞留在胃内纽扣电池不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存在并发症患儿在异物取出术后1~3周需再次行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并发症转归,并及时干预处理。
简介:摘要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采用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以及蓄电池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是一个涉及机械、电气、化学、控制等多领域的极为复杂的整车系统,能兼顾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机车启动和加速性能的要求,并能提高机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增加续驶里程。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交通行业、电力行业、通信行业、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行业对于蓄电池的大量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蓄电池行业的发展。蓄电池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职业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蓄电池行业中的职业卫生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针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蓄电池厂工人的健康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优化改造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的防治模式。方法对惠州市2所铅酸蓄电池企业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整体工艺布局,对其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改造,评估改造前后排风罩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空气铅尘TWA浓度、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等。结果改造前,两所企业包板、烧焊检测点的控制风速、排风罩口量、罩口面积、罩口平均风速分别为0.29m/s、0.25m/s;9550.0m^3/h、11230.0m^3/h;0.49m^2、2.23m^2;5.24m/s、1.40m/s,进行吹吸式排风改造后,2个检测点的控制风速分别达到2.20m/s、2.00m/s;44327.6m^3/h、441427.0m^3/h;4.80m^2、4.80m^2;2.26m/s、2.57m/s,改造后通风系统参数能满足控制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的要求;改造前测定铅尘58次,超标15次,合格率为74.1%;改造后测定铅尘58次,超标1次,合格率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改造后两所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化改造铅烟/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等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