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女性口咽部双侧颈内动脉异位。患者女,71岁,因“咽部异物感伴打鼾1年”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左侧口咽后壁稍隆起,右侧口咽后壁见局限性规律搏动性肿物。增强CT及CT血管造影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畸形,右侧向口咽正中移位,左侧向颈外侧移位,考虑双侧颈内动脉异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暂未予以特殊治疗,进行充分健康宣教,并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诊。半年后门诊复查喉镜异位血管未见明显变化,一般情况良好。
简介:摘要:对不同科室治疗的各种疾病患者的护理活动进行归纳性分析。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医院三方面全是关系到患者不安全因素,与此同时显示出目前护理活动的相关问题,涉及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平衡、医院监管制度缺失等。 总结得出了提高护理人员技能的培训;健全医院管理体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素养,心理健康是当前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处理手段。宗旨:利用分析探究医院护理具有的不安全因素,以此提升医护管理的水平和品质,降低医疗事故的出现。方式:医疗单位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准则机制、职业素质、护理安全教育和护理人员标准化程序等培训,开展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护理监督管理体系,以此提升护理作用。效果:利用不同培训课程,有效提升了护理活动专业人员的安全认知和加强了护理活动人员的法律概念。护理人员能严格执行护理程序,有效实施各项预防管理措施。评价:在护理流程中采取适当的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出现,可有效避免具有了不安全因素,确保患者得到优质安全服务。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老年用药安全》的课程教学,让老年保健管理专业的护理学生了解老年人疾病、常用药物以及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护理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方法:以《临床药物治疗学(老年疾病)》为教材,通过10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进行授课,重点讲解常见疾病的经典药物、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授课结束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合格,少部分学生的成绩相对偏低。结论:老年用药安全课程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助于在疫情期间保证学生正常学习,但是教学过程也发现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相信未来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会越来越好。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草部、木部共有药图568幅,占总药图的60%,占植物药图的76%。这些药图可分为“原植物图”“药材图”“植物与药材图”“植物及其生境图”4个类型。“原植物图”中又可细分为“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有根的局部地上部分图”“绘有地面线的植株图”“无根植株图”“折枝图”5个类型。其中,“折枝图”“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等药图的取材与今采集植物标本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植物与药材图”与“药材图”这两种药图类型反映出《本草图经》的编者是在依据药材市场调查或征集到的药材标本绘制的。这些药图对物象刻画细致入微,不仅反映了药用植物和药材的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本草图经》药图与“图经”内容相辅相成,将绘画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是为早期植物科学画的雏形。
简介:摘要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预后较差。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已取得进步,但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疾病周期管理对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全疾病周期管理是指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方案制定实施、辅助治疗及随访等全程化科学管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肝门部胆管癌全疾病周期管理各阶段中的进展并分享笔者团队在肝门部胆管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
简介:摘要肝门部胆管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肝外恶性肿瘤,占胆管肿瘤的50%~60%。目前,根治性R0切除是早期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其早期病变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外科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不超过25%。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可在新辅助治疗降期后再行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其术后的复发率可达50%~70%,癌种容易侵犯微血管、淋巴血管、周围神经以及肝浸润,是胆道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因此,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围术期处理、术前充分精准分期评估、术中规范切除、术后辅助性治疗,对提高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大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APS与SLE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原发APS为首发临床表现,随诊过程中新发皮肤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转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5岁女性患者,病程初期表现为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抗磷脂抗体高滴度阳性,其他自身抗体阴性,诊断原发性APS,予溶栓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患者新发面部红斑,伴淋巴细胞减少、大量蛋白尿,ANA、抗dsDNA抗体阳性,补体降低,诊断SLE,予激素冲击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部分原发性APS患者病程中可进展为SLE,青年起病、ANA阳性、抗人球蛋白抗体阳性等危险因素患者更应密切随访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次研究在设置时选择对照实验分析,将腰骶部阿是穴推拿疗法应用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方法:实验在开展时,施术者将实验时段设置在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为了保障试验公平性和有效性,施术者在进行患者的资料调取时,选择基本资料完整并且符合纳入要求和排除要求的36名原发性痛经患者。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计算机后,由计算机采用随机数法进行两组分组,单组1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选择激素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则在接受治疗时,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中药周期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后,最终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存在差异,同样实验组更优(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患者受到内分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体功能受损可能较为明显,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生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腰骶部阿是穴推拿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了自创3M编带的固定法在改善胸外科管道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心胸外科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52),对照组为2020年7月-12月间使用弹力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的患者,研究组为2021年1月-6月间使用自创3M编带固定法固定管道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2021年1月起,针对胸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安全性,统一运用了自创3M编带的固定法固定管道。结果:研究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5.77%较对照组(20.8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对肺炎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肺炎患儿7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采取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来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肺炎患儿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更好,实验组家属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患儿的痛苦,改善患儿的不安情绪,使患儿发生感染的情况减少,症状改善更明显,提高了患儿对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因此,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是值得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的。
简介:摘要探讨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的应用效果。2019年1—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手术室行腋窝区域抽吸刮除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49岁(31±5)岁;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第1次换药后穿戴搭扣式腋臭衣,试验组患者第1次换药后穿戴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并于首次穿戴弹力衣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1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每次穿戴所需人员数量、每次穿戴所需时间、活动自如度、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内弹力衣穿戴依从性。试验组患者舒适度由(4.33±1.75)分提高至(8.93±0.76)分,1个月内穿戴弹力衣天数由(7.50±0.32) d增至(29.80±0.46) d,活动自如度由(2.10±0.72)分增至(4.10±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每次穿戴所需人员数量由(3.0±1.2)人减少至1人,每次穿戴所需时间由(8.0±1.5) min减少至(1.5±0.5) min,疼痛度由(4.65±1.04)分降至(3.80±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用于临床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活动自如度,减少穿戴人力、穿戴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