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粘接技术下新型粘结剂对氧化锆全瓷贴面牙釉质粘接后剪切强度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口腔外科门诊就诊因外伤或牙周疾患无法保留而拔除的牙釉质足够的人上颌中切牙 40颗 ,采用随机法则基于粘结剂与牙釉质面粘接技术(全酸蚀/自酸蚀)的不同分为 4组( n=10),分为 A组: Scotchbond (TE); B组: Scotchbond (SE); C组: All-Bond (TE); D组: All-Bond(SE),比较四组患者使用不同粘结剂对患者氧化锆全瓷贴面牙釉质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结果:经过实验后得知,A组使用全酸蚀技术粘结强度明显优于 B组的自酸蚀技术, C组使用全酸蚀技术粘结强度明显优于 D组的自酸蚀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酸蚀粘结技术下使用Scotchbond粘结剂明显优于自酸蚀粘结剂 ,全酸蚀技术下使用All-Bond粘结剂明显优于自酸蚀技术下使用的 All-Bond粘结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以树脂直接粘结和嵌体间接粘结两种不同方式的牙齿修补术对于牙齿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牙根管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2例患者,将72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个组人数各为36人。对比组患者在根管治疗后采用树脂直接粘结进行牙修复;研究组患者在根管治疗后采用嵌体间接粘结进行牙修复。以两组患者在牙齿修复后的效果作为研究依据。结果通过嵌体间接粘结修复的研究组患者,其修复后的效果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牙齿经过根管治疗后,采用嵌体间接粘结修补术的牙齿抗折能力要远远优于采用树脂直接粘结修补的牙齿抗折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树脂嵌体间接粘结修复与树脂直接粘结对牙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无折裂、牙根完整的68颗健康磨牙,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将离体牙编码分为A组(共33颗)和B组(共35颗)。A组,采取树脂直接粘结修复法;B组采用树脂前提间接粘结修复,观察离体牙发生牙折时破坏载荷及修复后微渗漏发生情况。结果B组离体牙发生牙折时破坏载荷较A组明显要大(P<0.05);B组微渗漏0级所占比例较A组明显要高,且其2级比例较A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树脂嵌体间接粘结修复牙抗折能力较直接树脂粘结更强,且可减少微渗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其中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6颗应用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12颗,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69颗应用结扎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31颗,复发率为44.93%。观察组与对照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错位牙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的畸形牙齿复发率相对比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 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 选用 口腔粘结材料辅助 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50 例 口腔修复患者按 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 25 例)患者 传统材料 进行 填充 治疗,给 予观察组( 25 例)患者绿巨人粘结体系进行填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微渗漏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微渗漏各等级均优于对照组( χ 2 = 14.285 、 4.500 、 4.500 、 13.235 , P < 0.05 );两组患者微渗漏深度分别为( 1.75±0.42 ) mm 、( 0.54±0.24 ) mm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冷热循环前后低收缩复合树脂微拉伸强度,评价其粘结性能及冷热循环对其粘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离体磨牙并制备冠中部牙本质粘结界面,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使用低收缩树脂粘结系统和 SE Bond粘结,复合树脂充填固化,制备柱状微拉伸试件。实验组浸泡于蒸馏水中进行冷热循环 10000次后进行微拉伸测试,对照组即刻进行测试。结果: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前后,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系统的微拉伸强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论是否进行冷热循环,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大于 SE Bond( P<0.05)。结论:低收缩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冷热循环对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强度有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无症状肘管尺神经脱位组及对照组的尺神经最大直径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评价两组尺神经的僵硬度,以探讨无症状肘管区脱位尺神经的高分辨率超声及SWE特征。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独立对38例无症状受试者(76侧肘)于屈伸肘关节时进行高频超声动态检查,判断其脱位与否,分为脱位组及对照组,并分别测量尺神经最大直径及横截面积,然后行SWE检查,分别测量剪切模量值。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者一致性的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结果15.8%(12/76)的受试对象可见尺神经脱位。脱位组肘管区尺神经最大直径(0.194±0.022) cm与对照组相应位置尺神经直径(0.181±0.023)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8,P>0.05),脱位组肘管区尺神经CSA(0.064±0.009) cm2及SWE(43.629±6.737) kPa与对照组相应位置尺神经CSA(0.050±0.008) cm2及SWE(31.293±7.858) 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ICC评估观察者间对肘管尺神经最大直径、CSA及SWE值评价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ICC分别为0.941、0.819、0.843)。结论无症状受试者中存在尺神经脱位者其肘管尺神经的CSA及SWE值均显著增加,观察者一致性较好。高分辨率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可全面、定量地评估脱位尺神经的形态变化及力学性能,评估尺神经脱位并监测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肛裂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肛裂患者纳入实验观察,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9.2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3.9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肛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肛裂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