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 PICU于 2018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患儿 4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换瓶和拔针,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换瓶 ,对比和分析两组残余药液量。 结果:研究组输液瓶内残余药液量,输液器内残余药液量,残余药液总量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 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用药的认知,规范进行给药,纠正其不良习惯,能够及时的更正输液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换瓶、拔针的进行,避免出现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的情况,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90例,孕足月,单胎妊娠,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0~35 kg/m2,血压100~140 mmHg,心率60~100次/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5):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E2组、NE4组、NE6组、NE8组、NE10组和NE12组)。产妇入室后测定基础收缩压。经45 s蛛网膜下腔注射重比重布比卡因9 mg麻醉,麻醉后首次发生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80%)时,NE2组、NE4组、NE6组、NE8组、NE10组和NE12组分别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4、6、8、10和12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药物注射完成60 s后测量收缩压。治疗低血压有效定义为收缩压恢复到基础值的80%以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绘制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曲线,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产妇首次出现低血压时间、治疗低血压有效情况以及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断脐即刻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结果6组产妇基础收缩压、首次发生低血压时间、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治疗低血压有效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6组新生儿出生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95%CI)为4.0 (3.0~5.0) μg,ED95(95%CI)为11.8(8.9~20.4) μg。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和ED95分别为4.0和11.8 μg。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耐量提升影响。方法:在我院的患者中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共 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时开展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运动耐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冠心病相关症状的缓解时间更快, 6min行走距离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利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后安排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早产儿护理中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早产儿摄入量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早产儿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 ,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奶摄入量、体质量、住院时间、母乳喂养率和早产儿母亲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 10 d奶摄入量、体质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 73.33 %,对照组为 46.67 %, P<0.05;观察组早产儿母亲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早产儿奶摄入量和母乳喂养率,对于提高早产儿的体质和母亲的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83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表分成5组,对照组16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A组16例、B组17例、C组17例和D组17例,均实施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比较5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B、C、D组治疗总有效率中B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100.00%),A、B、C、D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100.00%、82.35%、70.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3.75%,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跟其他几组相比,其中B组患者的H-B量表评分、TFGS量表评分及DNFG量表评分均有所上升(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给予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疗效显著,其中以逆经脉斜刺进针、行针5 s治疗方法最佳,可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和肌肉快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煤工人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制修订煤尘呼吸性粉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至8月,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家国有煤矿的24 834名采煤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偏倚处理后共9处煤矿21 000名采煤工人纳入研究分析,收集各煤矿开始生产之日至2012年底的采煤工人职业健康档案记录,以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出采煤工人在呼吸性粉尘(呼尘)和总尘累积接尘量组段对应的累计患病率,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侧区间统计控制,按接尘30年或25年累计患病率≤1%且安全系数取1.2,分别计算得到呼尘和总尘的接触浓度限值。结果尘肺病患者共3 224人(15.35%),呼尘、总尘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logistic呼=5.649 lgD呼-16.573(R2=0.925)、logistic总=5.712 lgD总-18.767(R2=0.897)。当接尘30年尘肺病患病率≤1%时,呼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分别为2.2、4.8 mg/m3;当接尘25年尘肺病患病率≤1%时,呼尘接触浓度限值为2.7 mg/m3。结论建议严格执行现行煤尘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废止相关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安市空气城区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某综合医院逐日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仅发现 NO2与呼吸内科门诊量存在关联。大气污染物 NO2浓度每升高 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量增加 1.13%,总门诊量及分年龄、分性别、分疾病门诊量均与 NO2浓度存在统计学关联。不同性别、年龄组循环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略有不同。效应值男性高于女性、≥ 65岁人群高于 <65岁人群。结论:空气污染物中仅 NO2对社区人群的内科门诊量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系统疾病存在广泛的急性效应,且男性较女性敏感、≥ 65岁人群较 <65岁人群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对烧伤犬血管通透性和液体需求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比格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LR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血必净组(LR+XBJ组)和对照组(OC组),每组8只。所有犬麻醉后行颈主动脉和静脉置管并插入尿管。3组犬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进行全身麻醉,OC组犬仅进行颈动静脉置管,未致伤;LR组和LR+XBJ组犬进行颈动静脉置管后,量取背部50%总体表面积,备皮后3%凝固汽油均匀涂抹并点燃,持续燃烧30 s,致50%总体表面积全层烧伤。伤后12 h,给予犬丁丙诺啡(10 μg/kg)止痛。LR组根据Parkland公式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总体表面积为4 mL/kg,前8 h输入1/2,后16 h输入另1/2);LR+XBJ组在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输入量和时间同LR组)的基础上,在伤后即刻和伤后4 h分别给予血必净注射1次,每次2 mL/kg。OC组仅输入与LR组和LR+XBJ组等量的乳酸林格氏液。检测伤后即刻,伤后1、2、4、6、8和24 h 7个时间点各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浆容量、红细胞压积、尿累积量与累计净输入量、各脏器组织(心脏、肺脏、肾脏、小肠)含水率、血管通透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伤后即刻,3组间MAP、CI、ELWI、PV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1、2、4、6、8和24 h,LR组和LR+XBJ组的MAP、CI、ELWI、PVPI比OC组均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1、2、4、6、8和24 h,LR组的MAP和CI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1、2、4 h,LR组的ELWI和PVPI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而伤后6、8、24 h LR组的ELWI和PVPI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3组间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1、2、4、6、8和24 h,LR组和LR+XBJ组的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压积比OC组均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1、2、6、8、24 h,LR组的血浆容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4 h LR组的血浆容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6、8、24 h,LR组的红细胞压积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2、4 h LR组的红细胞压积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伤后1、2、4、6、8、24 h, LR组和LR+XBJ组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伤后即刻,伤后1、2 h,LR组的累积净输入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而伤后4、6、8、24 h LR组的累积净输入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和LR+XBJ组的心脏、肺脏、肾脏、小肠中的含水率、血管通透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比OC组均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心脏、肾脏中的含水率和血管通透性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肺脏、小肠中的含水率和血管通透性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肾脏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肺脏、小肠中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和LR+XBJ组的心脏、肺脏、肾脏、小肠中的MPO和NE含量比OC组均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心脏、肾脏组织中的MPO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肺脏、小肠中的MPO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肾脏组织中的NE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肺脏、小肠中的NE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蛋白酶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升高和组织水肿,明显降低烧伤犬复苏液体需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尺骨前肌、股外侧肌的厚度和肌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30例患者,按照2017年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糖耐量异常组47例、糖尿病组45例。采用超声检测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厚度,并采用QLAB软件分析感兴趣区肌肉质量。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3组患者间的尺骨前肌厚度、股外侧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分别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尺骨前肌肌肉质量和股外侧肌肌肉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股外侧肌ROI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r=0.233,P=0.008)。糖化血红蛋白与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r=0.293,P=0.001)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r=0.278,P=0.001)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脂这些影响肌肉量及肌肉质量的因素之后,糖化血红蛋白与股外侧肌和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性(β值分别为0.517和0.337,P值分别为0.014和0.041)。结论肌肉质量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开始变差,接着出现肌肉量的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相比空腹血糖与肌肉质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心内科疾病急诊中低分子量肝素和常规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4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心内科疾病患者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角色、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的评分分别为( 56.9±3.7)分、( 70.8±4.8)分、( 68.9±4.8)分、( 57.9±2.6)分、( 80.6±5.7)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 45.6±3.5)分、( 60.4±4.6)分、( 60.6±4.5)分、( 43.5±2.5)分、( 74.6±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常规方法治疗相比,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能提高急诊心内科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 BT)、三维腔内(ICBT)联合调强(ICBT+IMRT)以及单纯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6例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原IC/IS BT计划的基础上分别设计ICBT+IMRT和单纯IMRT计划,研究3种计划中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共制定75个后装治疗计划,其中IC/IS BT、ICBT+IMRT和单纯IMRT各25个。ICBT+IMRT与IC/IS BT计划的靶区体积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ARs的剂量比较低。单纯IMRT计划中OARs受量相对较大,且V60明显偏高(与IC/IS BT相比,t=6.77、10.37、4.61、2.83,P<0.05)。结论ICBT+IMRT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覆盖较好且OARs受剂量低,可以作为IC/IS BT替代治疗手段。单纯IMRT技术虽然靶区覆盖度较好,但OARs保护差,不适用于晚期宫颈癌的局部补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