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的推广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结构式定量调查问卷调查了重庆医科大学876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接受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77.9%的学生不了解翻转课堂;32.3%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接受度高,62.0%接受度中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动机越强,对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越高;以及参与过翻转课堂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就越高。结论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有一定的接受度。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传播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尝试翻转课堂教学。
简介:摘要: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高校学生接受文化理论教育的必要前提是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然而高校学生不断出现诸多的成长问题,主要是因为家庭、社会和网络的综合交叉影响。在心理健康层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顺应性、干扰性、聚积性是我国学生心理拥有的特征,对基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理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在查阅大量权威资料的基础再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所存在的问题特点,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的诸多问题,从而针对性找出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解决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情绪调节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招募某高校大学生81人,随机分为正念训练组与对照组,其中74人完成研究(正念训练组36人,对照组38人)。正念训练组参加8周正念训练,在此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干预后第4周和第8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测量正念水平,简明心境量表测量情绪,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测量心理弹性。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在五因素正念总分、观察、觉知地行动、不判断、心理弹性总分、目标专注、人际协助,以及心境状态量表中的疲劳因子交互效应显著(均P<0.05)。正念训练组的正念水平、心境状态和心理弹性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正念总分在干预4周后较基线明显提高[(114.92±11.70)分,(110.36±11.24)分,P<0.05],而观察[(26.19±5.21)分,(24.00±5.34)分]、描述[(23.36±4.82)分,(21.19±4.76)分]、不判断[(23.75±4.20)分,(22.06±4.99)分]、不反应[(19.72±3.16)分,(18.58±3.61)分]则在干预8周后较基线明显提高(均P<0.05);心境量表中,疲劳、抑郁-沮丧、慌乱、活力四个维度和情绪纷乱总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干预8周后,疲劳[(12.31±4.08)分,(13.39±5.12)分]、慌乱[(12.08±3.57)分,(13.67±4.35)分]和情绪纷乱总分[(132.94±17.71)分,(145.75±22.68)分]较基线明显降低(均P<0.05),活力分数明显增高[(18.31±4.61)分,(15.39±4.99)分,P<0.01];心理韧性量表中,训练组的总分、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情绪控制分数干预后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和心理弹性,改善其疲劳、抑郁、慌乱等负面情绪,提高活力等积极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患病情况,初步分析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8年10~12月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高度近视者161名20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名,女性112名;平均年龄(19.73±1.12)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SER)(-7.39±1.12)D。受检眼均行电脑验光、免散瞳眼底照相、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眼底大血管暴露程度,将受检眼分为无豹纹状眼底(0级)、轻度豹纹状眼底(1级)、中度豹纹状眼底(2级)和重度豹纹状眼底(3级)。采用扫频光源OCT测量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SCP)血流密度。根据ETDRS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 ~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共9个区。内环、外环4区分别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观察不同区域脉络膜、视网膜厚度分布特点及SCP血流密度。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豹纹状眼底程度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结果202只眼中,豹纹状眼底0级37只眼(18.32%,37/202);1~3级165只眼(81.68%,165/202 ),其中1级、2级、3级者分别为125 (61.88%,125/202)、28 (13.86%,28/202)、12 (5.94%,12/202)只眼。视网膜厚度,水平、垂直方向均由鼻侧至中心区先升高后降低,于中心区最低,其后升高再降低;颞侧整体厚度略低于鼻侧,下方整体厚度略低于上方。脉络膜厚度,水平方向由鼻侧至颞侧逐渐增厚;垂直方向由上方至中心区逐渐降低,其后升高再降低。水平、垂直方向中心区SCP血流密度均较其他区域低。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豹纹状眼底分级与AL (β=0.291 ,OR=1.338,95%CI 1.064~1.682,P=0.013)、黄斑中心区SCP血流密度(β=0.080,OR=1.084,95%CI 1.006~1.167,P=0.034)、脉络膜厚度(β=-0.033,OR=0.968,95%CI 0.960~0.975,P<0.001 )均相关。结论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改变发生率较高;豹纹状眼底程度加深与脉络膜厚度变薄、AL增长和更大的黄斑SCP血流密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唐山市高校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和疫苗接种意愿度的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 26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HPV及其疫苗的认知、 HPV疫苗接种意愿等。结果 52.2%( 1373/2628)的大学生知晓 HPV,其中女大学生、医学类专业、高年级组以及在城市成长的学生对 HPV的知晓率较高(均 P< 0.001)。 52.5%( 1380/2628)的大学生对 HPV疫苗知晓,其中大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媒体( 74.0%)、网络( 65.1%)和学校( 50.7%)了解相关内容;有 80.1%( 2105/2628)的学生愿意接种 HPV疫苗,但是仅有 16.6%( 350/2628)的大学生愿意自费接种。结论 唐山市高校大学生对 HPV及其疫苗的知晓率较低,女生的接种意愿较强,疫苗价格仍是影响大学生接种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大学生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及2019年南京大学新生入校体检者19 673人,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尿酸、尿素氮、肌酐。比较不同组别血尿酸和代谢指标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青年大学生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2.35%,其中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57.30%对6.51%, P<0.01)。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升高(P趋势<0.01);且男、女性的血尿酸亦显著递增(P趋势<0.0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血尿酸与体重指数独立正相关(P<0.01)。将体重指数正常组中高尿酸血症人群作为参照组,校正性别、年龄、ALT、血尿素氮、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后,超重组和肥胖组的OR分别为2.30(95%CI 1.99~2.66)、4.35(95%CI 3.22~5.89),低体重组为0.70(95%CI 0.60~0.82)。结论青年学生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比变化,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疫情控制后的缓解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疫情期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28.97%,而疫情基本控制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降为11.87%;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获取疫情信息的方式等是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控制疫情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生活压力有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二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观念的现况并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自编问卷于 2019年 9-12月对湖南省内多所高校的 498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生育观念并进行分析,从而展望未来 5至 10年的生育状况。 结果 超过半数大学生都对二胎政策有一定了解,认为正确的生育观对促进当前国家建设有帮助,也愿意生育二孩。大学生对孩子的性别无明显的偏好,且对多元生育观如丁克、同性婚姻持包容甚至是支持的态度。但是性别对大学生的生育观念仍旧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无力亲自抚养时,更愿意让男方父母抚养。女性则对多元生育观有更多的包容性,也更愿意在婚后 2-5年生育。结论 大学生较为支持二胎政策,生育观念也较为开放,但由性别等带来的生育观念差异仍需重视。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某校2019级和2020级大学生肺结核筛查检查结果,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以某校2019级和2020级各2500名学生为受检对象,开展结核菌素试验和胸片检查。结果:2500名学生接受了PPD试验后,2019级的学生中呈现强阳性的为35例,占比为1.4%,2020级学生中有22例强阳性,占比为0.88%。胸片检查中,2019级的学生发现了8例肺结核病患者,占比为0.32%,2020级中发现了12例肺结核病患者,占比为0.48%。结论:某校的肺结核强阳性概率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控制标准。结核菌素试验是十分有效的筛查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这一方法,能够提高高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绪效价对早期生活应激和非早期生活应激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筛选出早期生活应激被试(早期生活应激组,n=30)和非早期生活应激被试(非早期生活应激组,n=30),比较两组在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积极、消极、中性)下爱荷华博弈任务中的决策表现。用SPSS 23.0软件对各条件下的两组被试决策表现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随后的Sidak或Dunnett T3事后检验。结果(1)早期生活应激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1,58)=4.35,P=0.04,偏η2=0.07],早期生活应激组比非早期生活应激组更倾向于风险规避[(27.20±6.95)次,(23.53±9.18)次];(2)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2,116)=3.45,P=0.04,偏η2=0.06)],两组被试在消极情绪下产生了比积极情绪下更强烈的风险偏好[(26.38±9.09)次,(23.88±7.58)次]; (3)早期生活应激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2,116)=0.72,P=0.49,偏η2=0.01],情绪对早期生活应激组和非早期生活应激组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早期生活应激和情绪效价均会对个体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情绪效价对决策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早期生活应激的有无而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比变化,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疫情控制后的缓解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疫情期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28.97%,而疫情基本控制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降为11.87%;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获取疫情信息的方式等是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控制疫情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生活压力有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36 h急性完全睡眠剥夺和昼夜节律对大学生抑制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3名大学生进行2(睡眠条件:急性睡眠剥夺,正常睡眠)×4(昼夜节律:13∶00,15∶00,17∶00,19∶00)的双因素试验,采用Go/No-go任务对抑制控制能力进行测量,并要求个体对主观困倦疲劳水平进行评分报告。运用R 3.6.2及Jamovi 1.2.2进行描述性统计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击中率在睡眠条件与昼夜节律的交互作用显著(F(2.54,81.22)=4.41,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睡眠剥夺条件下,17∶00的击中率(0.92±0.07)高于13∶00(0.84±0.11)和15∶00(0.88±0.1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睡眠条件下的辨别力指数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27.55,均P<0.01],睡眠剥夺条件(2.36±0.82)均低于正常睡眠条件(2.98±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剥夺条件下的击中反应时,虚报反应时,主观困倦水平和疲劳水平[(430.11±60.72)ms,(429.27±126.23)ms,(6.67±1.37)分,(5.30±1.75)分]均大于正常睡眠条件[(386.56±48.89)ms,(361.64±60.85)ms,(5.39±1.19)分,(3.31±1.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2)=62.52,31.17,45.74,68.97,均P<0.01)。昼夜节律条件下的击中反应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3.66,P<0.05]。击中反应时在13∶00[(416.75±60.21)ms]高于19∶00[(399.25±59.0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及主观报告得分在睡眠剥夺后明显降低,并且部分抑制控制能力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