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烧伤总面积<30%体表总面积(TBSA)吸入性损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结局。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266例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地点、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合并烧伤总面积、气管切开情况、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总住院天数、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呼吸道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66例患者中男190例、女7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且<65岁(217例),常见受伤地点是密闭空间,吸入性损伤最常见致伤因素是热空气,轻度和中度吸入性损伤较为常见,合并烧伤总面积为9.00%(3.25%,18.00%)TBSA。在111例接受气管切开术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被送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本组患者总住院天数为27(10,55)d,160例入住ICU患者住ICU天数为15.5(6.0,40.0)d,109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天数为6.0(1.3,11.5)d。11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过呼吸道感染,检出了548株共35种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机械通气情况和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总住院天数影响因素(β=-0.198、-0.224、0.021、0.127、0.164、-0.298、0.357、0.447,95%置信区间=-0.397~-0.001、-0.395~-0.053、0.015~0.028、0.009~0.263、0.008~0.319、-0.419~-0.176、0.242~0.471、0.340~0.55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总住院天数独立危险因素(β=0.146、0.383,95%置信区间=0.022~0.271、0.261~0.506,P<0.05或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住ICU天数影响因素(β=0.225、0.008、0.237、0.203、-0.408、-0.334、0.309、0.523,95%置信区间=0.053~0.502、0.006~0.010、-0.018~0.457、-0.022~0.428、-0.575~-0.241、-0.687~-0.018、0.132~0.486、0.369~0.678,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住ICU天数独立危险因素(β=0.440,95%置信区间=0.278~0.601,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点、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烟雾、化学气体)、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影响因素(β=-0.300、0.545、0.163、0.005、0.487、0.799、-0.791、-0.736、0.300,95%置信区间=-0.565~-0.034、0.145~0.946、0.051~1.188、0.001~0.009、0.127~0.847、0.436~1.162、-1.075~-0.508、-1.243~-0.229、0.005~0.60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烟雾、重度吸入性损伤、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独立危险因素(β=0.210、0.495、0.263,95%置信区间=0.138~0.560、0.143~0.848、0.007~0.519,P<0.05或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伤地点、合并烧伤总面积(10%~19%TBSA、20%~29%TBSA)、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未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是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比值比=1.079、0.815、1.400、1.331、1.803、1.958、0.990、0.320、3.094,95%置信区间=0.840~1.362、0.641~1.044、1.122~1.526、1.028~1.661、1.344~2.405、1.460~2.612、0.744~1.320、0.241~0.424、2.331~4.090,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是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300,95%置信区间=2.152~8.624,P<0.01)。结论合并<30%TBSA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影响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吸入性损伤患者院内结局因素包括吸入烟雾、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此外,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降低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有潜在价值。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平衡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急救中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经急诊绿色通道收治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10日至2020年3月7日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平衡法参与卒中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采用动态平行法参与急救护理模式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平行法 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模式
  • 简介:[摘要] 目 :探讨精准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用效果。 方 法 :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烧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精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精准护理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八知道”内容汇报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护理实施后护士对患者“八知道”内容汇报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精准护理,有利于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精准护理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诊断思路,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10~2020.1062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6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提供激素及利尿剂或者高渗脱水剂等进行有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为确保患者预后情况良好性,观察组在必须要针对患者身体具体情况,运用长期急性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并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习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脑梗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脑梗面积及神经功能状态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30例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86.7%)比对照组患者(80%)高,两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 抗血小板聚集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视发病机制为异常视觉刺激作用于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信号因子改变,随后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途径传导至巩膜,诱导细胞外基质重构,导致巩膜重塑。豚鼠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ed myopia,FDM)是研究近视常用模型之一,对豚鼠FDM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不同药物如一氧化氮合酶、褪黑素、M受体阻滞剂、多巴胺类物质、降眼压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和拮抗剂、缺氧诱导因子等进行干预,引起多巴胺、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转化生长因子-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因子及I型胶原等物质变化,从而对FDM过程产生影响。(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56-262)

  • 标签: 豚鼠 形觉剥夺性近视 视网膜 巩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近视呈现高发、低龄趋势。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引起玻璃体及眼底退行性病变,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更是导致低视力和盲重要病因。角膜塑镜作为目前控制近视进展重要方法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如今国内外关于角膜塑镜控制近视进展研究较多,现笔者针对近视流行及角膜塑镜控制近视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MRI上韧带撕裂位置对矢状面上骨挫伤最大面积影响。方法对2019年1至6月收治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十字韧带撕裂在其远端到近端全长上位置分为五型:Ⅰ型,>90%;Ⅱ型,75%~90%;Ⅲ型,25%~75%;Ⅳ型,10%~25%;Ⅴ型,<10%。比较五型患者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股骨外侧髁切迹凹陷深度、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选取ePDWSPIRCLEAR序列矢状面图像,分别截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层面。使用Image J 1.52t软件测量挫伤面积最大层面的最大骨挫伤面积。结果63例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中,Ⅰ型撕裂3例(4.8%)、Ⅱ型撕裂14例(22.2%)、Ⅲ型撕裂40例(63.5%)、Ⅳ型撕裂2例(3.2%)、Ⅴ型撕裂4例(6.3%)。其中Ⅰ型和Ⅳ型未发现股骨外侧髁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Ⅱ型为0(0,64.12)mm2、Ⅲ型为182.34(86.58,334.38)mm2、Ⅴ型为38.64(0,193.3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665,P=0.000);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最大面积Ⅱ型为76.78(28.25,205.57)mm2、Ⅲ型为120.93(51.78,239.37)mm2、Ⅴ型为190.51(80.86,238.7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8)。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6.6%(2/3)、35.7%(5/14)、37.5%(15/40)、100% (2/2)、2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3,P=0.353);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1/3)、35.7%(5/14)、77.5%(31/40)、50%(1/2)、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1,P=0.022)。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外侧胫骨平台最大骨挫伤面积为48.0(0,105.97)mm2,小于未损伤组185.67(54.36,257.4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8,P=0.003);外侧半月板损伤组股骨外侧髁最大骨挫伤面积为162.19(63.03,301.33)mm2,大于未损伤组0(0,103.3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54,P=0.001)。结论前十字韧带断裂最常发生在中段,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概率最大,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大;发生在最远端断裂导致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面积最大,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概率最低。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病人脑血肿面积与血压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脑出血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3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实验对象共计83人。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借助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脑血肿面积进行计算和统计,比较分析其与患者基本信息、血压、血糖关系。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分析,所选患者体重指数、性别及年龄、血糖等因素对患者脑血肿面积无明显影响,组间数据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分析,所选患者血压对脑血肿面积有着直接影响,数据相比差异较大,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脑血肿面积与血压有着密切联系,有高血压史患者脑血肿面积扩大。

  • 标签: 脑出血病人 脑血肿面积 血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烧烫伤中药膏在治疗中小面积烧烫伤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中小面积烧烫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复方磺胺嘧啶锌治疗)和观察组37例(行烧烫伤中药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红肿消失时间和分泌物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中小面积烧烫伤患者烧烫伤中药膏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烧烫伤中药膏 中小面积 烧烫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对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判断CT检查诊断效能。结果:24h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42例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层螺旋CT检出41例(CT表现:脑实质密度降低30例,局部脑肿胀6例,单侧动脉血管表现为高密度状态5例),以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敏感度为97.62%,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7.92%。结论: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准确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阐述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40例,按照手术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即:应用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应用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应用组护理满意度95.65%远高于对照组60.87%,(P<0.05);应用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运用至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术后治疗中,提升患者依从性,同时更为提升治疗效果打下夯实基础,故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玉倩 刘祖国 李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及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102,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陕西省眼科医院,西安 710004
  • 简介:摘要眼部蠕螨病是一系列由蠕螨感染导致螨源性眼表疾病。蠕螨是人类最常见体表寄生虫,包括毛囊蠕螨和皮脂蠕螨,蠕螨具有高度复杂生物学特性。螨虫内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等病原学特点,是其能够导致疾病基本因素之一,重要功能基因差异表达可能与两种蠕螨致病差异性有关。两种蠕螨均可引起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毛囊膨胀、上皮增生和角化过度、异物肉芽肿反应等。微生物可能参与了蠕发病过程,蠕螨体内存在共生菌,目前报道了Bacillus oleronius和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 subsp.两种菌株,同时,蠕螨体表还可能携带有多种病原微生物,造成协同损害。蠕螨可能能够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在免疫抑制及危险因素作用下,蠕螨可过度繁殖,经过多途径免疫反应最终引起眼表炎症。本文对蠕螨在眼部致病过程和机制进行阐述,对深入认识眼部蠕螨病、进行合理临床诊疗具有积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31-436)

  • 标签: 寄生虫性眼感染 蠕形螨病 睑缘炎 眼表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缝合技术对预防产后瘢痕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50例剖宫产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心缝合技术)与对照组(使用常规缝合)。对比分析两组缝合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腹部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两组缝合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心缝合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瘢痕形成状态,缩短患者痊愈时间,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心形缝合技术 剖宫产 预防 产后瘢痕
  • 作者: 黄彩虹 刘祖国 张明昌 孙旭光 徐建江 梁凌毅 林祥 王家松 田磊 吴甦潜 刘艳 钟桃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 361002,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及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 3611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 361016,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 510060,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厦门 361005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和凝胶基质治疗中度干眼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在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5个单位符合条件中度干眼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rb-bFGF凝胶和凝胶基质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对患者干眼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观察用药后药物刺激性。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共100例患者纳入研究,8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性25例,女性59例;年龄(43±14)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后2、4周,试验组干眼症状总评分分别为(7.17±3.60)、(5.95±3.25)分,对照组分别为(7.01±3.25)、(6.32±3.85)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9.48±3.88)分(t=6.226,6.563)和对照组(9.15±3.58)分(t=4.693,4.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BUT分别为4.00(2.40,5.00)、4.64(3.00,5.00)s,较治疗前3.72(2.00,4.39)s均明显延长(Z=-2.485,-3.152;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BUT为4.41(2.79,5.12)s,较治疗前3.89(2.09,4.2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53,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BUT为 5.21(3.00,5.02)s,较治疗前明显延长(Z=-2.485,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SⅠt结果分别为 7.31(3.75,10.00)、8.50(4.00,11.00)mm,较治疗前6.69(2.00,8.13)mm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1,-2.236;P<0.05);治疗后2、4周,对照组SIt结果分别为6.82(2.00,8.25)、6.86(3.00,9.25)mm,较治疗前6.50(2.00,7.75)mm均无明显增加(Z=-0.179,-1.161;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个组干眼症状总评分、BUT、SⅠt结果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试验组结膜印迹细胞染色分级和杯状细胞数量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3,-3.308;P<0.05);对照组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95,-0.095;P>0.05)。治疗后4周,2个组结膜印迹细胞染色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3,P<0.05),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2,P>0.05)。治疗期间2个组大部分患者均认为药物无刺激性,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眼部刺激症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0,P>0.05)。结论rb-bFGF凝胶和凝胶基质均能有效改善中度干眼症状和体征,但rb-bFGF凝胶在促进结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增加杯状细胞数量方面较凝胶基质有明显优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30-938)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润眼液 随机对照试验(主题) 多中心研究 双盲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周末梢全血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和一致性,探讨末梢全血PCT检测在儿科感染领域中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11所儿童专科医院出生28 d以上1 898例患儿同时采集末梢全血和静脉血清,分别检测PCT水平,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对静脉血清PCT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分组。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量数值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转换成等级资料在不同临床界限区间采用Spearman检验作分层相关性分析,转换成二分类资料进行一致性评价并初步探索末梢血PCT水平最佳切点。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1 898例(男1 098例、女800例),年龄27.4(12.2,56.7)个月。末梢全血和静脉血清PCT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97, P<0.01),直线回归方程式为PCT̂静脉血清=0.135+0.929× PCT末梢全血。检测绝对值两者间一致性欠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0.92, P<0.01),但等级资料分层分析提示两者实测值在各界限区符合率为84.9%~97.1%。二分类资料显示两种检测法一致性佳(符合率96.8%~99.3%,Youden指数0.82~0.89)。从病情轻重设定4个PCT区间(<0.5、0.5~<2.0、2.0~<10.0、≥10.0 μg/L)内,末梢全血PCT预判临床效果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991 2~0.997 9)。不同静脉血清PCT切点值0.5、1.0、2.0、10.0 μg/L对应末梢全血PCT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395、0.595、1.175、3.545 μg/L。结论末梢全血PCT与静脉血清PCT之间相关性良好,利用末梢全血PCT检测可以辅助判断临床病情性质和轻重,而采血简便、快速报告并易重复检测特点为其提供了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儿童 血清 降钙素原 诊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