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自惠州和平县人氏徐旭曾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丰湖杂记》谈话发表以来,客家研究已经走过了200年的历程。后又有林达泉、黄遵宪、温仲和、赖际熙、古直等学者对客家源流进行了论说。1933年罗香林《客家源流导论》出版(1951年《客家源流考》),现代学术视野下的客家研究也有80余年历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客家研究 客家源流 1951年 学术视野 研究成果 和平县
  • 简介:美国学界关于越南战争的著述极其丰富,争论之热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自由-现实主义学派的正统诠释认为,越战是悲剧性的巨大错误。修正派则为美国的越战政策作道义辩护,总结越战"教训"。正统派批评越战的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逻辑的正规思想。修正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它无法撼动越战正统史学地位和影响的原因所在。结束辩论,达成越战共识,这是未来美国越战史研究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美国 越战史学史 正统派 修正派 后修正派
  • 简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旅游业从成长到成熟,目前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其产业表现为由政府主导发展走向资本驱动发育;其消费模式由景点带动走向休闲消费全域化发展。为了全面反映旅游业的全景状况,《旅游发展研究》向社会各界征稿,凡是与旅游业有关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各方面论述均可成稿。

  • 标签: 征稿启事 旅游发展 国内旅游业 多元化发展 资本驱动 政府主导
  • 简介:金代亲王府属官名称多以唐宋辽制为参照,虽较唐宋简化,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金代亲王府属官,除《金史·百官志》所明确记载的属官外,还有王府同提点、王府掾、王府教读,王府祗候郎君等。金代亲王府属官的设置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其职能由最初"傅导德义"变为"检制王家"。亲王府属官和职责的变化与金代章宗以后强化皇权、严防王爵越制的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 标签: 金代 王府属官 职责 皇权加强
  • 简介:醇亲王奕譞是晚清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执柄枢府达七年,显赫一时。迄今为止,研究或介绍奕譞的论文有二十余篇,但尚未出现奕譞研究的专著,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论研究、奕譞与晚清政治、奕譞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研究、两代醇亲王对比研究、奕譞生活与交往研究等几个方面,总体而言仍较为薄弱,某些研究领域鲜有涉足或有待深化,可发掘的空间依然很大。

  • 标签: 醇亲王 奕譞 研究
  • 简介:塔式罐是受佛教影响变造原有器物而产生的,是地面浮屠的缩影,这可以在众多墓葬壁画、浮雕以及陪葬器物上找到印记。它的产生旨在为死者构建一个继续礼佛的场所,是墓主人宗教信仰的象征。塔式罐作为随葬明器,在唐墓中多有发现,河北地区尤其是邢台及其周边地区所见的塔式罐类型最为丰富,装饰形式多样,且沿用时间最长。本文结合原库藏品以及新近发现的十余套器物,对邢台地区塔式罐进行系统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地塔式罐的发展进行分期研究。发现邢台地区塔式罐出现于盛唐时期,兴盛于晚唐五代,至北宋进入鼎盛,北宋末、金及其以后由于战争,最终走向衰微。结合以上分析,进一步探讨塔式罐流行的社会因素。

  • 标签: 塔式罐 邢台地区 佛教
  • 简介:渔洋村坐落在漳河南岸,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村落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渔洋村历史悠久,从仰韶以来横跨6000年各个时期的印记在这里都能找到实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是村落数千年来发展与演变的佐证。渔洋村空间布局合理、建筑形态传统并携带显著的地方建造技艺特色,为一处价值较高的豫西北传统村落。

  • 标签: 渔洋村 渡口 商贸价值
  • 简介:汾阳善昭是北宋初期临济宗的重要传承者,他将临济宗从河南传到山西地区,培养出大量禅学人才;适应禅宗时代发展的需要,解读"公案"、巧妙运用语言文字诠释禅法,其中不仅首次明确了"代别"概念,总结出"代语"和"别语"的运用背景、方法与特色。其"代别"体现出临济宗禅师的语言观,扩大了临济宗的影响,推动了北宋"文字禅"的发展。

  • 标签: 汾阳善昭 代语 别语 语言观
  • 简介:构建城市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是惠州在网络时代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趋势,公共文化云能够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规范服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其形成的大数据是改进服务、进行考评的依据.建构“惠州公共文化云”时,应该进行总体框架设计,明确实施、运行的责任主体,解决资金与技术问题,采取三阶段的平台建设步骤.

  • 标签: 公共文化云 大数据 公共文化效能 惠州
  • 简介:给予类动词表示给予意义,是记录和表达"给予事件"过程的行为动词,主要在双宾句式中出现。汉语史研究可以追溯的最早源头是出土文献甲骨文,我们的考察对象是甲骨文中的给予(授予)义动词。参考相关论述,结合对文献的考察,我们确定甲骨卜辞中一般意义上的典型给予动词有受(授)、畀、易(赐)、见(献)、以、内、入、来、工、羞、乍(同"作")、肇、降,并逐一举例分析。

  • 标签: 甲骨文 给予义 动词
  • 简介:戏曲碑刻作为记录戏曲信息的物质载体,它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地点为记事而创制的。其所记录的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其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文物和文献价值双重属性。近年来,大量遗存于民间的戏曲碑刻被不断发现与披露,尤其是早期“舞楼”“百戏”碑刻的发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戏曲学传统的研究范畴,而且助力戏曲学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深入解读民间戏曲碑刻资料对中国古代剧场史、戏曲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戏曲碑刻 戏曲文物 剧场史 戏曲文献
  • 简介:正定古城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部的滹沱河北岸,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座,城内高密度分布的隋唐以降的文物古迹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大体具备分析其平面格局的条件。本文在梳理正定城址变迁历史的基础上,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址的研究方法,点、线、面相结合,由近及远,依次复原了清光绪时期、明末清初、唐宝应至明正统、唐初至唐宝应等四个阶段正定城的城市范围与平面格局,厘清了初唐以来正定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重要变化。唐初至唐宝应年间的镇州城呈四门十字街的格局,十字街将全城分为四个坊,各坊内均有“十字区划”法的残留。宝应年间李宝臣之拓城,系在旧城的四面重筑城墙,从而使旧城成为新城的子城。明代正统年间的拓城对整座城池的形态改动较大,城墙呈现“地陷东南”的外部形态。

  • 标签: 古今重叠型城址 正定 遗痕 复原
  • 简介:全民的科学素质是第一国力,国家的发展必须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基础。虽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这些困难。分析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现状,从必要性、困难性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解决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难度问题。

  • 标签: 提高 科学素质 必要性 对策
  • 简介:在历史上,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具备强烈的开拓精神,曾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对于当代回族来说,上述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仅只具备文物观赏价值,它作为一种习惯与思辨模式,已渗入回族人民的血液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言行。因此,了解其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并重新认识和估价回族传统文化,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回族历史文化的无穷奥秘.

  • 标签: 回族传统文化 发展史 优秀文化传统 历史演变 开拓精神 观赏价值
  • 简介:一、研究意义、课题目标、课题时空范围1.研究意义中华文明是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系统,是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文化互动、演进的结果,因而它历经了多元而及一体的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江中游地区则处于中原文化向南直接的辐射之下,

  • 标签: 长江中游地区 文明进程 总纲 课题目标 中原地区 中华文明
  • 简介:民族数学是近年来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与数学思想、民族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关注民族文化价值”等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民族数学进入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民族数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标签: 民族数学 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 简介: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 标签: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 简介: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自1992年设立以来至2016年已有25个,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既反映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态势,也表现了当年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体概貌及社会热点,对世界各国博物馆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其在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协会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 简介:布洛陀神话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内容,它跨越了数千年历史时空,随着壮族及其先民的繁衍发展而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注入特定时代的特定内容,使得神话内容日益丰富,神话结构也日益完整,即由原始的片断性神话逐步发展成体系性神话,对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习俗和麽经布洛陀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与纽带作用。因而,对于布洛陀神话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全面、深入进行布洛陀文化研究的重要节点,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以往对于布洛陀神话的研究视角较单一,视野较为狭窄,尚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和深入性研究成果。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青年学者李斯颖博士从神话学和比较文学的新视角,对布洛陀神话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写成40多万字的《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集10多年的田野调查、收集资料和潜心研究的结果。我作为长期从事并组织开展布洛陀文化研究的老学者,为李斯颖博士取得的新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更为布洛陀文化研究取得又一新成果感到欣慰。承蒙作者惠赠,我得以拜读尚飘逸着墨香的新作,被书中新颖的篇章设置、凝练和富有新意的章节名称、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吸引,并且对其执着的学术追求、扎实的专业素养、睿智的分析、精彩的论述、充实的内容和鲜明的观点而感佩。欣喜之际,特撰此文,与学界同仁分享。

  • 标签: 布洛陀文化 神话研究 壮族 李斯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