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已知史料没有刘基与高明在出仕之前结交的记载。两人的交往可分为处州时期:至正七年(1347年)到至正八年(1348年);杭州时期: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温州、台州和庆元时期: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至正十三(1353年);绍兴时期:至正十四年(1354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退隐以后: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后。对两人交往的考证表明:对事业生活,刘基受永嘉事功学派的影响,重事功;高明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否定事功。对方国珍,刘基主张“宜捕而斩之”;高明的态度则相对温和。对元朝,刘基审时度势,投至朱元璋麾下;而高明选择了为元王朝尽忠尽节。
简介:摘要:《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史记》卷第四十七:“子思作《中庸》。”学界认为此说可信。纵观全文作者不仅承继了圣人仁学的道统和精髓,而且还以范畴的形式确定了其理论系统并发挥了其内在隐含的微言大义。在这部著作中,至诚之道以一种多维的“形象”和其举足轻重的深意连接了“性与道”、“人与天”、“私与公”这些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领域,因此它成为一扇由君子之道通向天地之道的大门,转变为一种人放大自我的精神寄托和实现自我至真、至善、至美相融为一的道德模板。
简介:摘要《中庸》是我国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何抓住它的中心内容很重要,本文论述了《中庸》的主题是修“道”,分别从修“道”,修“君子之道”,修“道”必先修“德”,修“德”需教化这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庸》的主要思想。
简介:摘要:2010年浙江语文高考文学赏析题除了关注语段中的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即采用的具体手法以及内在的、运用该手法所获得的效果,更试图引导考生通过揣摩小说人物的心理来“唤醒自身的情感体验”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