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临床常见急症,快速溶治疗常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静脉是目前唯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但狭窄的时间窗限制了许多患者的治疗机会。1976年Trubestein等[1]首次使用血管内高频超声溶解血栓获得成功以来,低频超声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其中超声+微气泡辅助阿替普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阿替普酶或阿替普酶+超声联合。本研究针对超声与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治疗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在前人的基础上与传统方法做临床对比试验,证实应用2MHz经颅多普勒(TCD)联合超声微泡增强阿替普酶静脉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有症状脑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低频超声超声微泡阿替普酶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机和对血栓附着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间住院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66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3 h时间窗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发现本例患者由静脉血栓导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及反常栓塞(PDE)致脑栓塞可能性大,治疗后AIS及PTE疗效均佳。

  • 标签: 肺栓塞 卵圆孔未闭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治疗不当患肢有完全或部分丧失功能致残的可能,深静脉血栓合理的介入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32例,均采用深静脉插管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瑞替普酶药物治疗后1h、2h,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种出血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后1h、2h,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2.5%,尿激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再通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 标签: 瑞替普酶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HTSS〗评价重组人组织型纤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与国产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家庭静脉治疗的配合及护理特点

  • 标签: 家庭静脉 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行
  • 作者: 张静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03-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数字双盲均分原则,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先给予尿激酶溶栓,12小时后再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后12小时,再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梗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34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2例患者再梗,有例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27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4例患者再梗,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而后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冠状动脉再梗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及肝素加尿激酶治疗急性大鼠下腔深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瑞替普酶药物治疗后1h、2h,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种出血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后1h、2h,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2.5%,尿激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再通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 标签: 瑞替普酶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检测脑梗前后凝血四项的检查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上下数值变化等,为脑梗的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经尿激酶治疗后,严重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持续时间(FIB)的降低,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增加,然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持续时间和血红蛋白酶的活性持续时间(APTT)的差异却没有表现出来。通过在治疗进程中测定血凝四项的时间改变,有利于预后及时停用药物并检查脑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脑梗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梗溶栓 凝血四项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