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碱性体系中以水玻璃和硅溶胶为双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在硅铝酸盐凝胶形成过程中加入氧氯化锆,用水热晶化法成功合成了Zr-ZSM-5分子筛。通过XRD、Raman、UV-VIS、BET、SEM、NH3-TPD、Py-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r成功进入ZSM-5分子筛骨架,且随着锆摩尔含量的增加,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和孔体积增大,势必会影响到分子筛的择形催化性能;此外,分子筛的酸类型重新分布,L酸比例增大,总酸量和酸强度有所减小,势必会影响其酸催化性能;同时分子筛的生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晶体结构由三维棺状变为二维层片状,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但其骨架结构依然保持完整。
简介:采用离子交换法,以KOH溶液与钛酸纳米管(H2Ti2O4(OH)2)反应,制备了钛酸钾纳米纤维。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经过离子交换,形貌由纳米管变为纳米纤维,晶体结构亦发生改变。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离子交换产物的Ti、K元素的原子比和化学价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子交换产物的经验式为:K1.34H0.66Ti2O4(OH)2。与H2Ti2O4(OH)2纳米管相比,钛酸钾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较好,700℃以上的热处理才使其晶型发生改变,出现单斜型的K2Ti4O9。高温处理导致钛酸钾纳米纤维的直径增加,但仍保持较大长径比。该材料的BET比表面为104m2·g^-1。
简介:探讨了新型聚氨酯(PUR)-碳纤维(CF)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通过使用不同涂层处理的单向连续碳纤维(包括没有涂层,环氧树脂涂层和聚醋树脂涂层),模型制备PUR-CF复合材料,实现了对PUR弹性体的增强。即使在相对较低的CF含量下,PUR仍然实现了很大的增强。例如,CF含量为3%(质量百分比)的PUR—CF复合材料的最大应力和杨氏模量分别比聚氨酯基体高3~5和4~10倍。此外,还发现了杨氏模量与CF含量的线性关系以及最大应力与CF含量的线性关系。通过应力——应变研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F对PUR基体的粘附在各种情况下都很强。然而,在CF含量一定时,研究发现PUR增强的程度主要依赖于CF的涂层,按以下顺序递增: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无涂层,以及CF涂层对PUR增强的影响。
简介:以La(NO3)3·nH2O、Pr(NO3)3·6H2O、Ni(NO3)3·6H2O为原料,丙氨酸为分散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x=0.1~0.9)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用TGDSC、XRD、TPR、SE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0.5Pr0.5NiO3在650℃开始形成稳定的钙钛矿结构,焙烧800℃时,表面晶粒均匀;随着Pr的取代度增大,Pr离子未能完全进入LaNiO3晶格中A位,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钙钛矿晶体表面,同时La1-xPrxNiO3表面存在两种不同活性的氧物种,缺陷氧结构数量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