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4月15日,美国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J.Hansen在哥伦比亚大学网站(http://environmentaljusticetv.wordpress.com/2013/04/17/exaggeration-jumping-the-gun-and-the-venus-syndrome/)上发表文章,警告地球可能患"金星综合"。4月19日英国《每日邮报》作了报导。所谓"金星综合"是指地球大气可能演变为类似金星当前大气的状态:表面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气体成分主要是CO_2、表面温度约500℃。当然,如果地球大气转变为这种状态,那显然就不再适宜人类居住了,

  • 标签: 地球大气 综合症 金星 哥伦比亚大学 表面温度 气候变化
  • 简介:对2001年4月6~7日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从沙尘源、干旱气候背景、天气系统及起沙和扬沙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强沙尘暴与蒙古气旋和高空急流活动的关系.得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持续两年的干旱是强沙尘暴形成的气候背景;蒙古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和冷锋后大风是起沙的主要动力;湍流输送和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气流辐散强迫形成的干对流上升气流是沙尘向高空输送的动力机制等结论.作者认为强沙尘暴是挟带大量沙尘的强干对流风暴.

  • 标签: 动力机制 沙尘源 干旱气候 天气系统 高空急流活动 蒙古气旋
  • 简介:摘要:自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各类污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广泛、复杂,对人类危害、环境危害、社会危害不容忽视。为此,环境检测中应积极持续开展大气监测,不断提升其监测数据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合理运用多种检测的方法,降低环境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固有缺陷,对提升检测效率十分有必要。

  • 标签: 环境检测 挥发性 有机物检测 方法 合理运用
  • 简介:通过构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和降雨强度指数,最终建立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模型,将全省按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区域。借助ArcGis平台,用栅格数据模型(Raster)来表现评价因子的地理分布,进行深入的空间分析和处理。

  • 标签: 地质灾害 降雨 易发性程度分区 评价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利用NEC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卫星TBB资料、榆林多普勒雷达以及本地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榆林城区短时突发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产生的,副高外围中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带来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和雷达上表现为中β尺度对流雨团和多个γ尺度强对流雨团;0~6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中低层强辐合,为短时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境场;地面图上干线触发了暴雨的产生.中尺度辐合的维持,使得飑线附近不断触发新的对流雨团,tBB〈-60℃区域与短时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级最优Z-I反演降水估测产品能更好地反映中尺度对流性降水的量级,对预报员判别短时强降水具有指示作用.

  • 标签: 环流背景 中小尺度 干冷侵入 降水估测
  • 简介:摘要: 2020 年 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 突发 , 掀起了一场抗“疫”大战,同时也 暴露出我国现行公共健康保障机制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因此 我们要痛定思痛 , 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 切实把握武汉新冠肺炎危机对我国政府治理引发的 思考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管理体制 的 改革与制度创新。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吸附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VOCs治理技术,其性能评价和应用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吸附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及其对VOCs的吸附性能评价方法,并重点讨论了不同吸附材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某些吸附材料对VOCs的吸附性能优异,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VOCs,同时对臭氧的形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吸附材料 性能评价 应用效果 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科学处理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废气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发展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科研技术革新关注的焦点。了解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所涌现出的大批量有机废气,为了构建更加优质的社会环境,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且舒适的生活环境,必须要在深入了解有机废气处理及其挥发性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科学理念和技术方法,提出全新的处理对策。本文在了解沸石分子筛及其应用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当前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情况,分析市场中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而后通过对比研究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筛的应用效果,明确沸石分子筛在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沸石 分子筛 挥发性 有机废气 活性炭 穿透 吸附 脱附
  • 简介:利用NCEP分辨率1°×1°的再分析、常规气象观测和FY-2E红外云图资料,对2013年11月24—25日引发黄渤海大风的入海气旋发生与发展的动力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黄渤海大风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不稳定小槽东移加深发展及东亚大槽重建中发生的。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在气旋初始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气旋爆发性发展阶段,低层温度平流显著加强,冷锋锋区的斜压性增大;高层正位涡中心向对流层中下层延伸,与低层位涡大值区上下相接。黄渤海大风区上空有较强的超低空非地转气流,Q矢量的强辐合和辐散区集中在气旋的周围。高空急流出口的北侧辐散区叠加在低空急流的气旋性辐合区,这种高低空急流耦合结构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动力原因。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造成地面大风的主要原因,动量下传对此次黄渤海大风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诊断分析 涡度平流 温度平流 斜压性
  • 简介:2013年11月25日爆发性气旋引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范围大暴雪天气,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着眼,对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及与其引发的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气旋在具有疏散结构的发展槽槽前获得发展,并始终位于北支高空急流核右后方和南支高空急流核左前方,为强辐散区,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增长。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加强了气旋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雪的持续和加强。气旋自生成后主要在海上移动,水汽含量十分充沛,其东侧有不断增大的低空急流相伴,增强了水汽向北输送的强度,加强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降雪。850hPa以下出现水汽辐合中心预示降雪强度增大,与强降雪对应。大气水汽饱和区的厚度减小至对流层低层,表明降雪强度减弱。暴雪与高空锋区的锋生关系密切,低层强锋区自南向北移动经过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时间和位置与暴雪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高空暖锋锋区移出,降雪强度减小;锋区全部移出,降雪结束。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大暴雪 环流特征 急流 锋区
  • 简介:利用气象站综合观测资料和NCEPFNL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11月25日黑龙江省大暴雪的环流特征和气旋爆发性增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涡度平流、高低空急流的分布特征和垂直结构及湿位涡的正压项和斜压项对气旋爆发性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此次爆发性气旋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黑龙江省暴雪过程地面气旋中心位于槽前最大正涡度平流区下方,正涡度平流使等压面降低,地面减压,气旋获得发展.地面气旋始终位于南支高空急流核左前方和北支高空急流核右后方,两支高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均引起强辐散.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区域,使高层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叠置,加强了气旋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从而使气旋和降雪的强度得到加强.气旋在强斜压大气中获得爆发性增长,气旋的爆发与湿位涡的分布和演变关系密切,高层正湿位涡下传,使低层湿位涡增大,气旋获得发展;当高层ξmpv1线趋于准水平状态时,正湿位涡下传造成低层湿位涡发展结束,气旋发展停止并逐渐减弱.大气湿斜压性增加可引起垂直涡度的显著增加,促使气旋爆发性增长,垂直涡度的变化滞后于湿斜压性的变化.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湿位涡 耦合 次级环流
  • 简介:摘要:我国具有人口众多、城市化用地多的国情,一直以来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尤其突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等几个方面,现今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已经意识和关注到城市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污染,也对污染源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治理,但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交互性,污染治理的工作难度系数加大,所以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其和环境监测系统相结合,通过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进行常态化和长期化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 标签: 环境有机污染物 检测技术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 简介:利用2003—2013年湖北省三峡谷地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h再分析资料,对三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分型,并从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环境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阐述,确立有预报意义的概念模型。结果如下:2003—2013年间,三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分为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和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三类。其中,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北风气流为主,峡谷入口处南侧迎风坡抬升作用强,峡谷附近温度场呈Ω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形成后多沿峡谷向东移动;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天气尺度系统明显,低层冷切变尾部辐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南、北两支气流并存,在峡谷入口处交汇进入峡谷,MCS形成后多由北向南移动;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对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偏南气流为主,进入峡谷后受地形阻挡作用,形成逆时针旋转的中尺度辐合中心,配合峡谷入口北侧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动力强迫达到最强,MCS形成后多由南向北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三峡谷地三类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 标签: 三峡谷地 中尺度暴雨 地形强迫 概念模型
  • 简介:通过对1991-2011年福建省内3小时雨量大于100mm的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个例分析,探讨台湾及台湾海峡的地形因素对台风突发性大暴雨发生的影响作用,总结出“南风加强型”、“气流交汇型”和“东风加强型”三种有利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环境形势场。通过对“南玛都”、“龙王”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典型个例的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初步揭示台湾岛及台湾海峡地形对福建沿海台风突发性大暴雨产生和影响的机制。

  • 标签: 台湾地形 台风突发性大暴雨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在世界上来说也是不多的,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偏远地区和北部地区,这些地方都存在严重缺水的现象。地下水是我们的食用水,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用食用的水一般都是地下水,所以地下水是非常可贵的水资源,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不让他受到破坏和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有关发挥性物质有机物的预处理和检测分析。

  • 标签: 地下水 发挥性有机物 样品 预处理 分析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与控制策略。通过分析当前石油化工行业VOCs排放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降低VOCs排放。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石油化工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化产业发展中,煤矿产业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支柱产业,给人们提供生产与生活所需的能源供给,同时也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求。然而对于当前的煤矿事业发展来说,煤矿矿建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煤矿矿建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内容十分复杂,同时也包含多个领域的知识,例如电力工程和井下工程作业,为了推动煤矿矿建工程施工的有序推进,在开展实际施工阶段,应该全面加强煤矿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为后期施工提供便利。近年来,社会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从而推动我国煤矿事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煤矿矿建工程项目涌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煤矿矿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得以浮现,给煤矿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在煤矿矿建工程施工中,必须掌握影响施工质量的所有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煤矿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推动煤矿矿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井下矿建工程质量害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井下矿建工程;质量害;处理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基于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井下矿建工程关注度,提高实际施工质量,避免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害情况,因此技术人员不能忽略研究工作,及时对现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到不同解决方案,提高井下矿建工程质量,推动煤炭行业发展。

  • 标签: 井下矿建工程 质量症害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突发性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对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科学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求援,会及时对现场搜救被困人员和避免次生灾害提供诸多决策,会避免或最大程度的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阐述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成因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系统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几点经验和总结,旨在为自然资源系统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求援提出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突发 地质灾害 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