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隆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发现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方法抽取隆阳区18个乡镇27个监测点8个年龄段的健康人群,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2013—2015年共检测1208人,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男女性别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隆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未形成有效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建议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规范接种资料管理,加强对薄弱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切实提高含麻疹组份疫苗接种率,加强日常RFIS的监测,避免麻疹疫情爆发。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某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分析影响AEFI发生率的因素。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某市2015~2018年AEFI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8年某市年共监测报告AEFI226例,AEFI发生率平均41.94/100万;男、女AEFI发生率分为48.20/100万、35.05/100万;0~1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45%),0~1岁年龄组6~9月龄比例最大(占36.27%);全年12月均有报告,夏季发生例数最多,占39.38%,其次是春、秋季,冬季最少;61.5%AEFI接种当天发生,发病率为25.79/100万。结论AEFI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无接种事故,无疫苗质量事故报告。某市报告覆盖率逐渐升高且趋于稳定,疫苗的安全性好。
简介:利用2007—2015年北京市大兴观象台、28个道面自动气象站、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5年北京地区春季平均能见度最高、夏季平均能见度最低,夏季及年平均能见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春季和秋季能见度均呈波动增加,冬季颗粒物浓度的显著增加致使北京地区冬季能见度下降的时段集中在2011—2014年;空间上,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秋季和冬季能见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能见度的分布特征较一致,表现为能见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递减;与能见度相关性最高的为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风向及风速,但不同要素在月、季和年尺度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根据天气现象统计表明,近10a来北京地区雾、霾、沙尘日均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山区与城区气象站点低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小于10km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增加为主,而小于1km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减少为主。此外,近10a来北京地区干霾的发生频率为44.29%,湿霾的发生频率为7.13%,低能见度事件多由干霾造成,但湿霾发生时,能见度恶化的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MMP-14表达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MMP-14、LAD、RVD、LVDd、LVEF、LVFS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MMP-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D、RVD及LV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及LVF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14水平与LAD、RVD及LV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及LVFS呈负相关(P<0.05)。结论MMP-14水平与CHF患者心室重构相关,可作为发病机制研究及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015—2018年海南省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汇总海南省2015—2018年献血人群相关资料,从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献血比例2.31;18~25岁献血人群比例最高占33.84%,年龄段越低献血比例越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人群占比76.37%,自由职业人群献血比例最高占41.17%,而约占全省总人口45%的农民献血比例仅为5.42%。结论海南省2015至2018年献血人群的分布情况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以男性献血者为主,18~35岁献血人群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文化程度偏高的人群献血比例较高,农民献血比例低是造成我省血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5年8月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在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高空槽东移的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下产生的。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持续向连云港市输送水汽、动量以及热量,再加上冷空气以及切变线等辐合的抬升作用,推动了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持续而强盛的上升运动是推动暴雨形成的一个关键因子。带状回波的分布同925hPa切变线以及地面辐合线的位置基本保持对应。本次强降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属于边界层辐合线。假相当位温(θse)和探空指数均说明大气层结呈不稳定状态,非常有利于强降雨天气的发生。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8月7日连云港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高空槽不断向东移动,为此次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向连云港市输送动量、热量和水汽条件,一旦出现冷空气、切边线等的辐合抬升运动,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连云港市上空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且存在垂直速度中心,与强辐合中心保持一致,对于低层水汽向高层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700hPa、850hPa和900hPa处均存在假相当位温的高值中心,且850hPa和925hPa处的假相当位温较大,均在70℃以上,说明低层有能量积聚且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出现。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5年8月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在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高空槽东移的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下产生的。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持续向连云港市输送水汽、动量以及热量,再加上冷空气以及切变线等辐合的抬升作用,推动了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持续而强盛的上升运动是推动暴雨形成的一个关键因子。带状回波的分布同925hPa切变线以及地面辐合线的位置基本保持对应。本次强降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属于边界层辐合线。假相当位温(θse)和探空指数均说明大气层结呈不稳定状态,非常有利于强降雨天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在内镜显示器及等离子的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咽部良性肿瘤的优缺点。 方法: 2016-2019 年 住院咽部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内镜下经口腔等离子咽部良性肿瘤切除术。结果:住院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术后二年内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口径路 等离子切除 咽部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路径短、视野清晰和不留外部瘢痕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