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冷蒿植株为供试材料,在花期内测定不同居群冷蒿营养枝、生殖枝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发育过程锡林浩特市与鄂托克旗冷蒿中IAA、A9.BA、GA3含量变化均差异显著。其中三者的浓度关系为:GA3〉IAA〉ABA。两试验区进入花期内源ABA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可以确定其对冷蒿而言是促进成花的激素。IAA与GA3进入花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表明二者对于成花具有抑制作用。内源激素比例分析表明,两试验区ABA/IAA和ABA/GA3比值进入花期呈上升的趋势,到盛开期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降低,反映出激素的平衡对于其成花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简介:通过对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L.)进行不同的去花处理,探讨现蕾期去花对菊芋块茎生物产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菊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去花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生物量,且在去1/2花处理达到最高值,为959g/株;去花处理提高了叶数和块茎数,降低了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提高了叶比重块茎比重,降低了茎比重花比重和茎叶比;块茎比重和根冠比极显著正相关,与茎杆比重极显著负相关;块茎干量除与一级分枝数成正相关关系,与二级分枝数、花数、叶数、块茎数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块茎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简介:为探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养分含量在放牧强度季节调控下的响应规律,文中基于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设计,采用对比分析、灰色关联及回归建模分析方法,针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养分含量展开研究,得到结果如下。短期放牧对群落养分含量影响较小,导致放牧处理之间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采用回归建模可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模型;春季放牧强度应该严格控制在适度放牧以下(0.96只羊/hm^2·a);当春季适度放牧,夏季放牧强度应该小于1.08只羊/hm^2·a,秋季应该适牧。当春季休牧,夏季可以是试验设计的任意放牧强度,但秋季放牧强度应该控制在1.08只羊/hm^2·a以内。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简介:近几年,由于人类对草地过度干扰,使其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其干扰作用在荒漠草原影响尤为显著。关于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地上植被指标、土壤成分指标并结合市场价值体系,估算出不同放牧强度下9个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并对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进行研究。
简介:利用1961-2010年西宁市三县灾情普查资料和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西宁市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气象干旱指标对农业气象干旱的适用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方法,用近年来自动站土壤墒情资料,建立了简单易行的农业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生长李各月降水主要为正常年型,其次为轻旱和稍丰年型;季节正常为主要降水年型,其次为轻旱、稍丰,其余降水年型出现频率小。干旱发生频率从大到小均为春、秋和夏;年降水量基本不出现重旱或超丰以上的降水年型,正常年型占58%~66%,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为14%-22%。轻旱出现频率为15%左右,而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不足5%。用降水、气温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建立墒情模型,参数获取简单,实用性强,开展农业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