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仅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B组仅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C组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并且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记录术后12、24、36、48h时静止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0~12、12~24、24~36、36~48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以及术后48h内发生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12~24和24~36hA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75μg能够较好预防妇科手术术后48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应用高、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前30min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观察患者化疗后出现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和恶心的控制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影响盐酸帕洛诺司琼疗效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379例患者中接受高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化疗者555例(高致吐性组)、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化疗者824例(中致吐性组)。在高致吐性组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以及0~5d呕吐的控制率分别为68.1%、64.7%及60.9%,Ⅰ、Ⅱ、Ⅲ度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40.1%、20.2%及9.5%,中致吐性组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以及0~5d呕吐的控制率分别为85.2%、72.1%及68.2%,Ⅰ、Ⅱ、Ⅲ度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9.9%、16.5%及5.6%。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化疗药物、电解质紊乱、既往化疗呕吐史和合并使用其他止吐药物等是影响盐酸帕洛诺司琼疗效的主要因素。不良反应腹胀11例(0.8%)、便秘36例(2.6%)和头痛68例(4.9%)。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对高、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阿扎司琼不同时机给药对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术后自愿接受静脉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B组进腹探查后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C组手术结束接镇痛泵之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D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阿扎司琼。四组镇痛泵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按20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单次追加剂量、锁定时间均相同。分别于术后4、8、12、24、48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状态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PONV发生率。结果:各组镇痛后12~48h的VAS与4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或Ρ<0.05);无嗜睡或镇静过深;PONV发生率,镇痛后A组各时段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或Ρ<0.05),C组仅0~4h和4~24h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B组各时段与D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注阿扎司琼能有效地预防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洛诺司琼对微创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将其分为Ⅰ组(30例)、Ⅱ组(30例)和Ⅲ组(30例);Ⅰ组患者给予帕洛诺司琼0.25mg,Ⅱ组患者给予帕洛诺司琼0.5mg,Ⅲ组患者给予帕洛司琼0.75mg;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不同剂量后,不同时段(0~3h、3~24h、24~48h和48~72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完全缓解率(completeresponserate,CRR)。结果:3组患者在0~3h、3~24h和24~48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缓解;Ⅲ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前3个时间段内,Ⅱ组与Ⅰ组比较,完全缓解率较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个时间段内,Ⅲ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推注0.5mg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微创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其疗效优于0.25mg和0.75mg帕洛诺司琼。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各200例。实验组在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性干预治疗,观察组仅在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后给予药物治疗;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术中、术后和其他资料,并于术后进行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胃肠道恢复的调查随访,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PONV的病人比观察组要少,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胃肠道恢复优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干预明显降低妇科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概率,可以减少引起临床症状的多种因素,防治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各200例。实验组在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性干预治疗,观察组仅在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后给予药物治疗;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术中、术后和其他资料,并于术后进行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胃肠道恢复的调查随访,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PONV的病人比观察组要少,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胃肠道恢复优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干预明显降低妇科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概率,可以减少引起临床症状的多种因素,防治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沙匹坦三联用药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23日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使用高致吐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予以福沙匹坦三联用药治疗。比较两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预防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防CINV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接受高致吐性化疗方案患者提供福沙匹坦三联用药方案可有效预防其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发生,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麻醉前扩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加例。N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A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B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C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记录术前、诱导时及手术开始后,5min、10min及术毕时的血压和心率。术后采用双盲法连续观察24h,每4h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诱导后4组患者MAP较诱导前均有下降,其中N、A2组下降明显(P〈0.05);B、C2组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24hPONV发生率A、B、c3组明显低于N组,且c组与A、B2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和诱导前扩容均能较好的预防LC后PONV的发生,两者联合应用抗PONV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