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及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诊治的52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各26例,一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另一组采取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为研究组,就两组治疗情绪展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睡眠质量及情绪改善情况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评价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2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100例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 100例患者接受系统性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 90.00%,差异不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2周和 8周后 HAMD 评分分别为( 12.35±2.01)分、( 7.15±1.64)分,对照组分别为( 17.29±3.58)分、( 12.27±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系统性评价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疗效。方法按罗马标准Ⅱ选择52例C-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6例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26例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疗程为8周。观察用药前后IBS症状评估(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情绪状态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IBS症状评分及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在治疗的第1~4周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的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情绪状态评分在第1、2、3周末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周至治疗结束2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帕罗西汀和聚乙二醇4000联合应用能快速缓解C-IBS的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用药对于双相感障碍患者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感障碍患者采用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被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评分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43例)与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治疗,4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SAS)、抑郁(SD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脑卒中模型结合束缚应激和孤养法复制了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大鼠模型。观察PSD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及盐酸帕罗西汀对PSD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与P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较卒中组或抑郁组有所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药物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可以改善PSD大鼠抑郁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有关。
简介:目的:比较单用帕罗西汀及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性睡眠障碍(D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晨服帕罗西汀20mg/d;B组晨服帕罗西汀20mg/d,睡前1~2h另服阿米替林6.25~25mg。疗程均6周。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同时由患者逐日填写“睡眠障碍记录表”。结果:治疗6周后,2组睡眠感均有所改善,但B组比A组起效迅速,作用持久(均P〈0.01)。2组的其他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在治疗初期焦虑、失眠,B组为口干、便秘及性功能减退等。结论:帕罗西汀与小剂量阿米替林联用比帕罗西汀单用能更有效安全地治疗抑郁性睡眠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I类II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法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小剂量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方法:选定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40例研究,分为观察组 20例患者,给予小剂量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 20例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SAS 评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 DA)和 5-羟色胺( 5-TH)表达水平差异。 结果:观察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 SAS 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 S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递质 DA、 5-TH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 DA、 5-TH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小剂量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片联合可明显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血清神经递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