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时,指尖血糖值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入住全军肾脏病研究所ICU行CBP的患者70例,监测血糖182人次,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同时监测指尖血糖及CBP管路动脉端血糖,根据患者实际指尖血糖值将患者分为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比较2种采血方法血糖值之间的差异。另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2种采血方法血糖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行CBP时,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可代替指尖血糖值,从而减少患者痛苦;而糖尿病患者行CBP时,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不能代替指尖血糖值,应以指尖血糖为准。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常见报警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模式capd治疗,研究组则接受自动化腹透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上机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由记录结果显示,两组的上机次数均为310次。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报警问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网络通信失败、灌入量或引入量不足以及管组中有空气等常见报警问题,医务人员可以依据上述问题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而提高透析治疗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临床应用中胃肠不良反应差异与对症用药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男性患者按照用药种类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组(15例),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组(15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用组(15例)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以及分析比较产生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结果三组药物,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组的胃肠不良反应多见。阿司匹林肠溶片组①发生率26.67%,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组②发生率0.00%,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用组③发生率26.67%三组两两比较比较,①②对比与②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出现胃肠不良反应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相比较多。
简介: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奥氮平、利培酮药物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86位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好,仅在第6个月时利培酮组有1位患者失访。治疗后1、3和6个月时奥氮平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均P<0.05);利培酮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75%,奥氮平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2.65%,2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9);奥氮平组发生体质量增加、嗜睡、头痛头晕、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和便秘的次数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均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的疗效相当,但是奥氮平的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更高,有待后续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不同图像配准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方法:挑选了150例通过病理学验证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图像引导放射疗法(IGRT)。采用机载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VI系统,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定位扫描、治疗期间的校正后扫描以及治疗后的再次扫描。在重建的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系统的CT图像之间,我们执行了手动、基于骨骼和基于灰度的三种配准技术。接着,我们评估了X(左右)、Y(头脚)、Z(前后)轴上的定位偏差以及GX、GY、GZ旋转轴的误差,并探究了这三种配准技术间的异同。结果:在X轴定位精度上,灰度配准优于手动配准和骨性配准,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其配准精度亦高于两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和Z轴的定位误差及配准效果上,三种配准技术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对于GX、GY、GZ轴的旋转误差和配准质量,三者间的对比未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均可采用,推荐首先选择骨性配准,若情况需要,可辅以灰度配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效果及临床价值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肠粘连、切口感染、出血、腹腔脓肿)发生率更低,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更高,差异P小于0.05。结论: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患者满意度也更高,更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在验证不同浓度叶酸培养影响人正常肝细胞系增殖、周期和迁移能力的基础上,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探讨叶酸缺乏与基因差异表达以及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打下基础。方法不同浓度叶酸培养(无叶酸组0mg/L,正常叶酸组40mg/L)的人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6个月,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利用RNA-Seq技术对两组细胞中的mRNA进行检测,筛选差异mRNA;通过用实时定量PCR对RNA-Seq的结果进行验证,并结合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mRNA。结果无叶酸培养显著提高QSG-7701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分裂期,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RNA-Seq检测得到含有16774条差异mRNA的数据集,初步分析显示其中391条差异mRNA可能与不同浓度叶酸培养相关,其中上调的115条,下调的276条;随机对其中11条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72.73%的结果与RNA-Seq一致;分析显示,差异mRNA相对应的基因与细胞周期等生理过程以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最终筛选出参与叶酸调控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基因,RNA-Seq技术能有效地用于差异基因地筛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下不同子痫前期孕妇血压昼夜节律性及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和产检的健康孕妇中选取。筛选后获得子痫前期孕妇66例,健康孕妇33例。根据子痫前期病情划分为轻度组(33例)和重度组(33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33例)。用动态血压检测仪对血压和心率昼夜节律性进行监测。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和中段尿液进行肾功能指标检查。对监测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dMAP、nMAP、SL、DL、nHR、24hHR方面,健康组低于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在MBP方面,健康组高于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在BUN、SCR、ACR方面,健康组低于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在SUA方面,健康组和轻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下可见子痫前期孕妇昼夜血压节律性呈“非杓型”改变,且病情越重,这种改变越明显,对孕妇肾功能造成的影响也越明显。
简介:摘要:为了加快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这就需要广泛进行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这其中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项目水平的提高是这项事业的关键。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加大卫生从事人员招聘力度,增强卫生事业人员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提高卫生从事人员的福利待遇,是加快卫生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毒蕈碱(M)受体及其亚型对四磨汤(SMD)诱发胃窦纵、环行肌收缩的差异性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SMD组、阿托品(Atropine)+SMD组、加拉明(Gallamine)+SMD组、4-二苯乙酰氧基-N-甲基哌淀甲碘化物(4-DAMP)+SMD组及加拉明+4-DAMP+SMD组。制备胃窦纵、环行平滑肌条,分别采用累积量加入四磨汤,以及阿托品(10-6mol/L)、加拉明(10-6mol/L)、4-DAMP(0.4×10-6mol/L)、加拉明+4-DAMP孵育肌条后再累积加入四磨汤,记录平滑肌等长收缩活动,比较纵、环行肌收缩的差异性。结果四磨汤诱发胃窦纵、环行肌收缩活动增加,但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及选择性M2受体阻断剂加拉明对四磨汤诱发胃窦环行肌收缩活动的抑制明显强于纵行肌(P〈0.05),选择性M3受体阻断剂4-DAMP及加拉明+4-DAMP对四磨汤诱发胃窦纵行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环行肌(P〈0.05)。结论M受体及其亚型参与了四磨汤对胃窦运动的调节,胃窦环行肌收缩更多的依赖于M受体及其M2亚型的激活,胃窦纵行肌收缩更多的依赖于M3受体亚型的激活。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股沟疝气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年 5月 -2020年 4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 n=50)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 n=50)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患者为 2例,发生率为 4.00%;常规组中并发症发生患者为 8例,发生率为 16.00%;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 p< 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腹股沟疝气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剂量差异性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小剂量治疗组采用小剂量5mg/d米非司酮治疗,大剂量治疗组采用大剂量12.5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孕酮、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并比较两组的绝经概率和阴道出血概率。结果:大剂量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高于小剂量治疗组78.00%,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前二组患者孕酮、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孕酮、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改善,且大剂量组孕酮、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改善程度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小剂量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绝经概率高于小剂量治疗组,阴道出血概率低于小剂量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剂量差异性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采用大剂量12.5mg/d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优于小剂量5mg/d米非司酮治疗,可更好减少复发率和降低阴道出血风险,提高绝经概率,并改善激素水平。
简介: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在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效价的差异。方法:收集3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及ADV组,分别给予口服ETV0.5mgq.d.及ADV10mgq.d.;治疗48周,分别于第12、24、36及48周采血检测Treg的含量,使用定量PCR检测其功能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mRNA含量,用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检测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肝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24、36及48周ETV组Treg含量均显著低于ADV组(P〈0.05);ETV组第12、36及48周的Foxp3均低于ADV组;ETV组第48周的IL-10含量低于ADV;ETV组第36及48周的TGF-β1含量低于ADV组(P〈0.05);ETV组第12及36周的HBVDNA低于ADV组,且第48周两组的HBVDNA均已降至1000copies/mL的参考值以内;第12周ETV组的ALT显著低于ADV组,ETV组其余时间点的ALT以及总胆红素均与ADV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与HBVDNA呈显著正相关性(r=0.785,P=0.016)。结论:在抗HBV效价相当的情况下,ETV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效价优于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