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胭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手术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 介入手术
  • 简介:1病史报告患者女性,77岁。发热2个月,右上腹痛1个月。病初在当地应用抗生素无好转,到外地医院以“发热待查”收入院。CT示胆管梗阻。B超:肝外部位在胰头下段、胆总管末端水肿,性质难定。MRI: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胆总管性病变),术中见胆总管增粗变硬,故切除胆囊送检。

  • 标签: 结节性多动脉炎 胆囊 胆总管末端 诊断 活检 发热待查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疾病发展的预测和治疗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收集确诊为BAO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患者分为严重卒中组及轻、中度卒中组,病情进展组及未进展组,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结果在严重卒中组男性、吸烟史和入院时体温升高率高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而脑梗死病史少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吸烟史和入院时体温升高为影响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05和0.070,95%可信区间为(0.182,0.902)和(0.020,0.242)。发病前有前驱症状为影响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的显著保护因素,OR=0.435,95%可信区间为(0.212,0.894)。结论本文探究了对BAO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可能会在BAO病情的预测及治疗方面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基底动脉闭塞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2020年至2021年期间,我院收治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在70例患者中盲抽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5例作为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更优,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概率也大幅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的治疗上,效果极佳,有效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病症不适感也得到了极大地降低。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术 并发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90天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NIHSS 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NIHS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在治疗效果和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未来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方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急性脑动脉闭塞 ADAPT技术 血管内再通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共3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46条患肢,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沙格雷酯100m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3次/d,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疗效明显的有5条下肢,占20.8%;症状有改善的12条,总体有效率70.8%;没有变化的6条,1例因皮疹而中止治疗.对照组中3条症状有改善,其余没有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5).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主诉.结论:盐酸沙格雷酯用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服用方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疗效 盐酸沙格雷酯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控制饮食和降糖、调脂、抗,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000U,每天2次,连用10d),观察组16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连续运用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比,治疗前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提示疗效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动脉血流量、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前列地尔 内径 血流量
  • 简介:目的研究心电图表现为Q波与非Q波的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造影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将心电图表现为Q波的28例患者作为Q波组,将心电图表现为非Q波的58例患者作为非Q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非Q波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比率及心绞痛病史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Q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闭塞患者通过心电图进行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应用其他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疾病的临床确诊率。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闭塞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研究并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100例,对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经过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选择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阶段中的各项数据情况,即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论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总体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为患者在围手术期配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Solitaire AB支架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外周脉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用于本病的导管技术,曾被看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们的侵入本性,生来就有产生并发病的可能。无创的诊断技术,由于准确低和依赖于高手的操作,其作用历来是有限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是一个新途径,其诊断的准确,能与侵入血管造影术相比。

  • 标签: 脉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外周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技术
  • 简介:目的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颅内盗血程度与脑缺血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有脑缺血表现组(43例)和无脑缺血表现组(1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记录椎动脉盗血程度及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是否参与盗血,对2组盗血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脑缺血表现组无盗血、基底动脉盗血分别为1例(2.33%)、18(41.86%),与无脑缺血表现组[分别为3例(17.64%)、1例(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椎动脉程度与大脑后动脉盗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脑缺血表现与基底动脉参与盗血有关,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无关.

  • 标签: 脑缺血 锁骨下动脉 狭窄 闭塞 盗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穿支动脉梗死溶栓后24小时内动静脉联合应用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将穿支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的患者分为3组(n=30),A组动脉内予以替罗非班10ug/kg,B组动脉内予以替罗非班5ug/kg,两组患者均续以静脉内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维持24h。C组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在溶栓24h后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溶栓前、再闭塞后、溶栓24h、溶栓7d时NIHSS评分;30d及90d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24h后及溶栓7d后三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h及7d后A组及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溶栓30d后A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P<0.05),溶栓90d后三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早期应用于穿支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穿支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神经功能,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5A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4年5月~2024年7月瑞金医院9A病区收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30例,均行介入治疗,均接受5A护理模式,就患者护理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患者依从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经5A护理模式干预后,其跛行距离可达到(468.62±51.76)m,所有患者中仅1例出现血管再闭塞的状况。结论 5A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依从,改善跛行距离,减少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5A护理模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分析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特征及视盘参数,探讨其病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确诊为首次发病的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7例77眼,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健康人69名为对照组。记录其人口学特征、眼科常规检查、眼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应用Optvue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行视盘光相干扫描,对其视盘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高血压史、高脂血症、视杯面积、视盘面积、杯/盘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视盘面积、杯/盘面积比是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全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各象限神经纤维层水肿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史、收缩压、甘油三酯、TC、FBG、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是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视盘水肿各象限无差异。

  • 标签: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视盘 危险因素 光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瓜蒌薤白类方(自拟复方蒌薤合剂)对实验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及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按体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制备AS模型.在实验过程中,每周测大鼠体重和进食量变化;在实验前和10周末取大鼠血液并提取血清,测定ALT、TC、TG、LDL-C、H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10周末,大鼠麻醉后取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提取主动脉组织中CD40mRAN,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结果高脂模型组10周末ALT较实验前升高[(79.6±3.5)U/L比(41.3±3.0)U/L,P<0.01],阿托伐他汀和复方蒌薤合剂治疗10周后ALT[(45.6±3.0)U/L、(50.4±-3.7)U/L]均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治疗10周后TG、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并且在TC和LDL-C方面2个治疗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周末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1);阿托伐他汀和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10周末hs-CRP水平均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低于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治疗后主动脉的CD40mRNA表达均较高脂模型组降低(均P<0.01),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蒌薤合剂在不影响大鼠进食量的情况下,具有保护肝脏、调脂、抗作用,与阿托伐他汀不全相同,表现出可以升高HDL-C的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复方蒌薤合剂 C反应蛋白质 血脂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进行多发性大动脉诊断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都进行二位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外周血管病变和心脏病变的检查差异。结果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血管各项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对疾病进行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二维超声 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血压的相关。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显著(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 血压 动脉弹性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60眼临床确诊为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和对照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辅助激素、甲钴胺、醋甲唑胺、高压氧舱治疗,15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用药后观察患者眼底视乳头水肿消退的情况及隔3天查视力,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视野。结果: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及视乳头水肿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有显著改善,有效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 非动脉炎性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