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与目的:多数学者认为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不适合内镜下切除,但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克服其在内镜下手术的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进行内镜下单鼻孔手术21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4例,高泌乳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9例,鞍前型12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7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野大且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简介:脑转移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难点之一,既往治疗主要以全脑放疗为首选,但全脑放疗后疗效差以及明显影响治疗后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脑转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预后行个体化治疗。目前基于RTOG研究的GradedPrognosticAssessment评分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对于GPA高的患者,建议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全脑放疗联合手术或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可考虑使用手术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GPA低的患者,仍以全脑放疗为首选,部分患者可考虑采用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考虑到全脑放疗的脑功能损伤与海马结构照射有关,越来越多研究开始探索全脑放疗中保护海马的新策略。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收治的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2例胃间质瘤平均年龄57.4a,其中≥50a者32例,占76.2%;男女之比2:1。全组术前诊断胃肿瘤者38例(90.5%),其中诊断为胃间质瘤(恶性)的仅l例(2.4%)。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的胃间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用于有适应证的病例:贲门部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随访的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剖腹和腹腔镜手术后均无复发: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胃间质瘤多发于老年人,以男性多见。胃间质瘤的手术切除要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只要适应证选择适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剖腹手术同样有效,而且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