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的回顾总结,对ICE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14例初发患儿入选,男7例,女7例,中位年龄:1.33岁(范围0.25~8.25岁)。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2例。诊断时血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升高13例,1例AFP正常。采用多科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其中一期手术8例,3例进行了二期手术。化疗方案采用ICE方案,14例患儿共接受了73个疗程化疗,其中术前化疗25个疗程。结果14例患儿治疗后有效12例(85.7%),其中完全缓解10例(71.4%),部分缓解2例,2例无效。随访至2008年7月31日,疾病处于长期完全缓解者9例(64.3%),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范围:16~96个月)。5年总生存率(OS)为:(70.71±12.37)%,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4.29±12.81)%。1例患儿复发,2例失访。结论ICE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并且安全地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Ⅳ期患儿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观察咳喘Ⅱ号加减防治儿童缓解期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测定5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过敏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咳喘Ⅱ号加减口服(基本方为太子参、五味子、乌梅、防风、苏子、麦冬、银柴胡、甘草),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两组均治疗2个月,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总疗效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改善主要症状、体征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控制哮喘发作时的病情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咳喘Ⅱ号加减对哮喘缓解期儿童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简介: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确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在男婴中发病率约1/300,且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增加趋势[1,2]。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已报道的手术方法虽多达300余种,但目前常用的仅30余种[3]。目前公认的治愈标准为:①术后能正常站立排尿;②修缮阴茎畸形,取得满意的外观效果;③成年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4,5]。对尿道下裂手术效果而言,准确的评估应包含并发症的发生率、阴茎外观、排尿及性功能、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健康状况[6,7]。但至今国内外尚无一种能被所有医师接受的、比较客观、全面、同时又能量化性比较的术后评判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对评价手术效果,比较不同尿道下裂术式的疗效,指导现阶段的治疗,改进今后的手术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笔者将从术后并发症、阴茎外观、排尿功能、性功能及心理等方面,对尿道下裂术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浴热净搽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外感高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35%乙醇擦浴;观察组予小儿浴热净搽剂擦浴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降温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1h后观察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h后对照组体温有回升趋势。观察组体温呈渐退状态,维持时间长;对照组体温呈骤降状态,维持时间短。结论小儿浴热净搽剂降温效果较好,患儿体温呈渐退状态,维持时间长,副反应小,给药途径适宜。
简介: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治疗新生儿呕吐的疗效。方法60例有呕吐表现并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颅内病变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在洗胃、上半身抬高、鼻饲喂养、补液支持等处理基础上予吗丁啉止吐;观察组(n=28)加服复合凝乳酶胶囊(内容物),连用5d。统计两组3d及5d临床有效率;观察口区吐及鼻饲喂养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3d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治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及鼻饲喂养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凝乳酶治疗新生儿功能性呕吐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口疮净"佐治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均静脉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及退热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自拟中药"口疮净",日1剂,频服,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退热、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41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或溃疡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疮净"佐治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抗感染、解热、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蓝芩口服液,5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2.7%(16/22),对照组显效率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100%(22/22),对照组总有效率70%(1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共选取2005年至2013年262例新生儿头皮血肿患儿,按照收入科室分成3组,分别采取穿刺包扎法、3%过氧化氢血肿腔内注射法和自然吸收方法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病程及并发症.结果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操作时间[(15±2.16)]min,短于穿刺包扎组[(20±3.62)]min,自然吸收组病程(35.36±4.26)d,明显长于穿刺包扎组(4.37±0.75)d和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3.25±1.42)d;自然吸收组39例(75%)出现并发症,穿刺包扎组4例(4.34%)出现并发症,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无一例并发症.结论腔内注射过氧化氢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较穿刺包扎法及自然吸收法操作简便,疗程短,无并发症.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2002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46例股骨头骨软骨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王坤正的评价方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石膏外固定优良率为73.91%,自制Perthes架外固定优良率为91.57%,滑膜次全切除血管束植入优良率为69.23%,滑膜次全切除缝匠肌骨块植入优良率为64.2%,Chair截骨优良率为86.3%,Staheli手术优良率为66.67%。结论对CatterallⅠ型、Ⅱ型患儿,采用内收肌切断、Perthes架外固定效果最佳,CatterallⅢ型、Ⅳ型以手术改善包容为主,Chair骨盆内移以截骨为首选。
简介:目的观察双子参洗液联合切开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肛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切开挂线疗法,对照组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采用双子参洗液冲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儿并发症,包括疼痛、瘙痒、渗液以及感染,跟踪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瘙痒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跟踪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2例(6.67%),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9例(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联合熏洗坐浴治疗小儿肛瘘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汤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甘肃省皋兰县石洞卫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解毒汤煎剂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7.7%(57/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解毒汤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间本院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的3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脐切口放入Triport后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反复使用无损伤钳交替缓慢并持续挤压套叠头部,直至套入部缓慢退出鞘部后,于升结肠或套入肠管处使用无损伤钳牵拉使之完全复位。结果36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4±64)min,出血量(60±05)mL,术后住院时间(6±1)d。腹腔镜下观察到被套入肠管复位后血供情况良好,小部分浆肌层撕裂。其中4例在复位中发现是Meckel憩室引起肠套叠,经脐扩大切口完成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复位困难将切口向上下端各延长1cm后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裂开、迟发型肠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缺点.方法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疝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术组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对腹腔镜手术组及小切口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在术后3d及半年后对手术患儿进行门诊随访,以了解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小切口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3岁以下年龄段比较中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中,小切口手术组3岁以上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较3岁以下患儿短(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恢复进食后,腹腔镜手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切口手术组高.术后短期随访发现小切口手术组阴囊肿胀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而半年后随访,小切口手术组8例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组未发现对侧疝.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较小切口手术佳,可发现对侧隐性疝;但操作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手术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