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的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9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2 %,高于对照组的6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辅佐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口服。按年龄阶段1~3岁3~5ml/次,3~7岁5~10ml/次,7~14岁10~20ml/次,各年龄段均为每日3次,治疗3天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辅佐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蓝芩口服液、喜炎平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用药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科门诊、住院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1]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应用常规利巴韦林、牛磺酸颗粒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喜炎平联用治疗;治疗组常规利巴韦林、牛磺酸颗粒、复方大青叶抗病毒治疗[2]。观察体温、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喜炎平联合应用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抗感染、解热、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蓝芩口服液,5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2.7%(16/22),对照组显效率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100%(22/22),对照组总有效率70%(1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将20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热毒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蓝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统计3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皮疹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结果3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蓝芩组与同期热毒宁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IgA、IgM和Ig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蓝芩组与同期对照组和热毒宁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蓝芩组与同期对照组和热毒宁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蓝芩组和热毒宁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蓝芩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蓝芩口服液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利巴韦林和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