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相关。方法:病例选取为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2例帕金森综合症及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或卒中病史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存在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症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无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病34例患者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偏大,表现以四肢强直为主,常伴随假性延髓麻痹和尿失禁现象,部分患者存在智能障碍,危险因素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特征与帕金森病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应当加以区分。
简介:目的了解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通市瑞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抽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术后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防治疤痕子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催产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变化以及产后出血率与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的出血量以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5.0%),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防治疤痕子宫产后出血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降低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还能缓解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且用药方便、安全、无副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0例超声诊断为侧脑室扩张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30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中,121例(93.1%)核型正常,9例(6.9%)核型异常;aCGH结果中,有11例(8.5%)结果异常。分组:Ⅰ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组(72例);Ⅱ合并超声软指标组(27例);Ⅲ合并神经系统畸形组(15例);Ⅳ合并其他异常组(16例)。4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72(2.8%)、6/27(22.2%)、0/15(0%)、1/16(6.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GH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2(2.8%)、7/27(25.9%)、0/15(0%)、2/16(1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侧脑室双侧对称扩张组,双侧不对称组和单侧扩张组中,各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P=0.866),各组aCGH异常率无差异(P=0.488)。侧脑室轻度扩张组和重度扩张组,染色体异常率(P=0.487)及aCGH异常率(P=0.561)无差异。男性胎儿组和女性胎儿组,染色体异常率(P=1.00)及aCGH异常率(P=0.838)无差异。结论当产前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无论其单双侧、是否对称、胎儿性别、侧脑室扩张程度,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时,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简介:目的:进一步掌握南宁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2005~2009年南宁市各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x~2=250.245P=0.000〈0.05)平均发生率为15.81‰;出生缺陷前6位类型依次为:胎儿水肿综合症、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马蹄足内(外)翻、总唇腭裂、外耳畸形;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20.04‰,显著高于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3.51‰);缺陷儿产母年龄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23.36‰);缺陷儿中男婴发生率为16.83‰明显高于女婴13.76‰;双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90.89‰显著高于单胎出生的缺陷儿15.16‰;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逐年增多2009年为46.01%。结论: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即加强婚检宣教、做好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二级预防即全面产前筛查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三级预防即新生儿体检、疾病筛查等,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寻找能够帮助鉴别诊断乳腺癌的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117例乳腺癌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74例乳腺癌和36例健康人)与测试组(43例乳腺癌和20例健康对照)。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谱。用BiomarkerWizard统计软件比较训练组乳腺癌与健康对照间的蛋白质谱差异,再用BiomarkerPattern软件筛选出一组差异蛋白构建决策分类树模型以鉴别乳腺癌病例和健康人群,最后用测试组对分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14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以质荷比分别为3958、4288、4974、5902、8518、8930、9282和11360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鉴别乳腺癌与健康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3%(61/74),特异性为83.33%(30/36),准确性为82.73%(91/110),用测试组进行验证的敏感性为86.05%(37/43),特异性为65.00%(13/20),准确性为79.37%(50/63)。结论乳腺癌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有助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简介:目的研究妊娠中期补充锌钙与脐带血锌、钙、铅、镉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研究组150例孕妇于妊娠20~27+6周口服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锌钙特)15d,与对照组150例孕妇比较脐带血锌、钙、铅、镉含量,并分析其与孕中期血锌、钙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口服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后,妊娠中期孕妇血锌、钙含量明显高于口服前和对照组,孕妇口服锌钙特前后血铅、镉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组分娩后脐血锌[(9.87±3.22)μmol/Lvs(6.95±2.78)μmol/L,t=8.41,P〈0.05]、钙含量[(1.59±0.41)mmol/Lvs(1.43±0.38)mmol/L,t=3.51,P〈0.05)]均值高于对照组;铅[(0.15±0.13)μmol/Lvs(0.19±0.12)μmol/L,t=2.77,P〈0.05)]、镉[(1.43±0.68)μg/Lvs(1.68±0.64)μg/L,t=3.28,P〈0.05)]含量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中期母体补充锌、钙可以增加脐血锌、钙含量,降低脐血铅、镉水平。
简介:目的:研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64名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患者,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32名)和实验组(32名)。参照组行干扰素治疗+物理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8%、共计31例)高于对比组(87.50%、共计28例);观察组病患炎症因子TNF-α水平(4.51±1.43)μg/L、IL-1β(21.32±12.53)μg/L、CRP(3.39±0.32)g/L均低于对比组(7.61±1.13)μg/L、(55.75±24.84)μg/L、(8.83±2.83)g/L,表示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更好;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例,占比3.13%,低于对比组的3例、9.38%。从各项实验数据的结果上能够明显观察到,观察组均优于对比组。实验组HPV感染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参照组67.9%(19/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此种治疗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早孕期母血清PAPP-A与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早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病例7397例,将孕期胎儿结构正常、未发生妊娠并发症及出生后新生儿正常病例24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与妊娠并发症组母血清PAPP-A水平差异。结果早孕期唐氏筛查样本共7397例,5113例随访成功,其中孕期及产后随访正常病例2443例(47.8%),孕期自然流产或终止妊娠病例106例(2.1%),先兆流产病例98例(1.9%),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74例(1.4%),妊娠期糖尿病148例(2.9%),妊娠期糖耐量异常237例(4.6%)。统计分析发现,低PAPP-A水平与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1),而与先兆流产无显著相关(P=0.25);ROC曲线分析未发现能够诊断妊娠期并发症的PAPP-A切割值,但提示低PAPP-A对于自然流产(AUC=0.6545,P<0.000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AUC=0.6410,P<0.0001)、妊娠期糖尿病(AUC=0.6458,P<0.0001)可作为较好的筛查指标。当PAPP-A数值低于第5(0.46MOM)或第10(0.58MOM)百分位时,早孕期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孕期母血清PAPP-A值与妊娠期并发症如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简介:目的探讨工作压力对北京地区成年女性慢性盆腔痛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北京所辖主要15个城区居住时间6个月及以上、18~60岁5045例成年工作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一对一调查工作压力程度和慢性盆腔痛情况。结果在5045例被调查者中,60.7%(3061/5045)的女性有工作压力,其中20.3%(621/3061)的女性伴慢性盆腔痛;39.3%(1984/5045)的女性无工作压力,其中17.6%(349/1984)的女性伴慢性盆腔痛。相对于无工作压力,有工作压力引起慢性盆腔痛的OR值为1.202,95%CI为1.031~1.402。结论工作压力是引起慢性盆腔痛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异同。方法:选择82例患者,其中地屈孕酮组口服地屈孕酮10mg/次,Bi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肌注HCG2000IU/d,均持续用药至胎龄10周以上,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以及治疗时间和新生儿体重。结果:两组治疗时间和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屈孕酮组早产率低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P〈0.05),两组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治疗周期相似,对胎儿体重无明显影响,且地屈孕酮治疗后能有效减少早产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血糖异常点的数量与孕妇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GDM孕妇150例,依据75gOGTT异常点数量分组,1项时点异常为GDMA,2项时点异常为GDMB,3项时点均异常为GDMC。对三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GDMC孕前BMI和肥胖率高于GDMB和GDMA(P〈0.05);②GDMC胰岛素使用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GDMB组和GDMA组(P〈0.05);③GDMC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B和GDMA(P〈0.05)。结论OGTT异常点数量多的孕妇孕前BMI高或肥胖、胰岛素使用率高、胰岛素抵抗强、巨大儿发生率高,且异常点越多,以上情况越显著。此类GDM孕妇需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干预。
简介: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fertilityindex,EFI)的研究,探讨其对EMs合并不孕患者生育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因不孕就诊,行腹腔镜检查证实为EMs患者190例,术中进行EFI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术后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累积妊娠率48.42%(92/190)。期待自然妊娠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在EFI评分8-10分组为46.51%(20/43),高于5-7分组(15.3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P〈0.05)。促排卵-人工授精(controlledovarianhyperstimulation-intrauterineinsemination,COH-IUI)患者的累积妊娠率,EFI评分8-10分组为59.45%(22/37),高于5-7分组(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在EFI评分8-10分组为69.69%(23/33),高于5-7分组(50%,15/30)及1-4分组(2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5)。EFI与术后1年累积妊娠率有关(P〈0.05)。在EFI评分8-10分组及5-7分组,IVF-ET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均较期待自然妊娠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55,P〈0.05);COH-IUI患者的累积妊娠率与自然妊娠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4、1.38,P〉0.05)。结论EMs患者EFI与术后妊娠率呈正相关,能够评价EMs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腹腔镜术后辅助IVF-ET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因此EFI评分对指导有生育要求的EMs患者进行生育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体内肝功能指标同胎盘形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ICP晚期妊娠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胆汁酸、胆红素、转氨酶水平以及测量胎盘绒毛间隙面的密度以及合体结节面的密度大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胎盘绒毛间隙面的密度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在合体结节面的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体内血清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转氨酶水平升高同胎盘的形态学变化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此类肝功能明显升高的ICP患者,应在住院期间加强监护,在适当时候可终止妊娠,防止发生胎死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