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500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W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输液,并通过骨密度仪记录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的变化、骨折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对照组88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24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患者无一例腰椎骨折发生,输注2d内不良反应以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结论唑来膦酸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研究,不良反应包括心房纤颤发生率的增加。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唑来膦酸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发生急性期发热的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唑来膦酸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根据用药3d内是否发生发热(耳温>38℃)分为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102例绝经骨质疏松患者中有28例(27.45%)发生发热。唑来膦酸治疗前,发热(+)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骨钙素均高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低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膦酸盐的使用可以降低发热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OR值为0.985,95%CI为(0.972,0.999),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发热发生的抑制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64,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702,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双膦酸盐使用对预测绝经骨质疏松静滴唑来膦酸急性期发热反应有一定价值。结论27.45%的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静滴唑来膦酸发生急性期发热反应(耳温>38℃),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唑来膦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发热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药,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的浓度。结果(1)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治疗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活血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对绝经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的绝经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的绝经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折发生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的绝经乳腺癌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和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要全面评估骨折发生的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骨折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后乳腺癌
  • 简介:目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密盖息治疗绝经骨质疏松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有效、实用治疗方案。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肾壮骨冲剂组88例,失访8例;密盖息组90例,失访4例。补肾壮骨冲剂组给予口服补肾壮骨冲剂;密盖息组给予密盖息肌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第2、4周两组的疼痛强度缓解情况、镇痛有效率,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①补肾壮骨冲剂组、密盖息组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第2周的疼痛强度分别为4.7365±1.6895和3.9535±1.3187,两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5%和53.49%(P〉0.05);治疗第4周的疼痛强度分别为2.2375±1.3430和1.9047±0.9239,两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3%(P〉0.05);②成本-效果比:治疗第2周疼痛强度缓解的成本一效果比分别为75.47和398.05,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9953和30.2860;治疗第4周疼痛强度缓解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6.74和382.44,有效率分的成本-效果比别为5.5092和24.554;③敏感度分析:治疗第2周疼痛强度缓解敏感度分析分别为67.93和358.25,有效率敏感度分析分别为5.3958和27.2574;治疗第4周疼痛强度缓解敏感度分析分别为78.0664和344.20,有效率敏感度分析分别为4.9583和22.10。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可明显缓解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其疗效与密盖息相仿;但补肾壮骨冲剂有更好的成本-效果比。因此,补。肾壮骨冲剂能比密盖息以更少治疗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益。

  • 标签: 补肾壮骨冲剂 密盖息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骨质疏松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ICTP、PINP)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测定122例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和122例绝经健康正常妇女(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CTP、PINP、TG、TC、LDL-C、HDL-C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症组TG、TC、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PIN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ICT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NP与TG、TC、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ICTP与TG、TC、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因子PINP水平下降、破骨因子ICTP水平升高与TG、TC、LDL-C升高及HDL-C降低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ICTP PINP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lincRNAuc431+与绝经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OP)肾阴虚证的关系及其二级结构特征。方法在前期研究证实了CLCF1是POP肾阴虚证的重要关联基因,并在血液lncRNA芯片检测中筛选了POP肾阴虚证的特异lincRNAs,本文采用blat软件对靶基因为CLCF1的lncRNA进行分析;采用分析软件RNAfold对lncRNA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随机选择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组25例,健康绝经妇女25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绝经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对照组外周血lincRNAuc431+及CLCF1的表达水平。结果blat软件预测lincRNAuc431+的靶基因为CLCF1,相关系数为-0.8192(P=0.0069);RNAfold软件预测发现lincRNAuc431+有多个茎环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OP肾阴虚证组CLC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incRNAuc431+在POP肾阴虚证组中表达出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ncRNAuc43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绝经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联。

  • 标签: 中医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lincRNA
  • 简介: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SCORE、OSTA、ORAI、OSIRIS)在成都地区绝经妇女的筛检效果。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比较腰椎(L1-L4)DXABMD值及上述各险评价工具危险评分,分别计算各量表的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准确度(Accu)。结果当T≤-2.5,SCORE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3%、65.5%、70.3%;OSTA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6%、75%、80.5%;ORAI的Sens、Spec、Accu分别为93.8%、36.8%、32.2%;OSIRIS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0.5%、71.9%、80.5%。结论这些危险评价工具均有一定的筛检效果,在成都地区OSTA及OSIRIS均具有较好的筛检效果,能够较准确的识别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实际操作中,OSTA更简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 诊断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标、骨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放射学进展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共募集了68例绝经RA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胍氨酸肽抗体(CCP)。同时检测了钙、维生素D、骨碱性磷酸酶(BA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DXA)测量腰椎和左股骨颈的BMD(g/cm2)。DAS28和Sharp评分分别用于计算疾病活动度和放射学进展评估。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临床血清标记和疾病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者的异常BMD比率为94.12%,其中29.41%(20/68)为骨量减少,而64.71%(44/68)为骨质疏松。ESR、CRP和DAS28之间显著相关(P〈0.05),均提示疾病活动。血清β-crosslaps水平与任一疾病活动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但与Sharp评分呈正相关(r=0.776,P=1×10^-6)。结论绝经RA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现象突出,可能与疾病活动和/或关节结构破坏有关。β-crosslaps是与放射学进展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无关的有价值的血清标记。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骨形成 骨吸收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绝经后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 标签: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绝经妇女骨密度与血红蛋白、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19例福州常住汉族绝经妇女,分为骨质疏松组147例,非骨质疏松组172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更高(z=-3.099,P=0.002),血小板计数更多(z=-3.436,P=0.001)。(2)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绝经年限,血小板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呈负相关(r1=-0.189,P1=0.001;r2=-0.146,P2=0.009);血红蛋白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也呈负相关(r1=-0.133,P1=0.018;r2=-0.200,P2=0.00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与大转子骨密度呈负相关(β=-0.183,P=0.000);血小板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β=-0.182,P=0.001)。结论绝经妇女低骨量的发生与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存在负相关,鉴于与当前部分结果并不一致,故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 标签: 绝经后 骨密度 血红蛋白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检测在绝经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妇女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绝经T2DM患者21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60名无糖代谢异常的绝经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其腰椎1~4及左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结果(1)T2DM组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餐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及左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骨量减少及OP组血清磷与BMD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而LDL-C显著增高;OP组与骨量减少组相比LDL-C亦增高(P〈0.05).(2)T2DM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BG、血清磷、血尿酸均与腰椎1~4BMD、左股骨颈BMD呈正相关,而碱性磷酸酶、LDL-C均与腰椎1~4BMD、左股骨颈BMD呈负相关;TC与腰椎1~4BMD呈负相关,HbA1c、甘油三酯与左股骨颈BMD呈正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DL-C是绝经T2DM女性BMD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β=1.522,P=0.000).(4)ROC曲线结果显示,LDL-C为2.09mmol/L时预测绝经T2DM女性BMD降低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64.3%,曲线下面积为0.69.结论血清LDL-C水平与绝经T2DM女性BMD降低密切相关,对临床上早期发现OP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血脂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女性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绝经女性患者30例,其中15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例为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0.9)岁]。另设正常对照组15例[NC组:平均年龄(61.8±1.5)岁]。分别测定3组成员股骨颈及L1~4水平的BMD、空腹及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IGF-1、空腹C-肽、血钙、血磷、血镁、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3组在iPTH和IGF-1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绝经女性骨密度水平与IGF-1、体重等指标相关,骨吸收增加与高血糖无明显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血糖控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对预测绝经骨质疏松患者合并腰椎骨折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和速率法对70例绝经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和70例绝经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折患者的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发生风险与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等一般指标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osteocalcin,N-MID)、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BAP)、钙离子(calciumionic,Ca~(2+))、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telopeptideoftypeIcollagen,β-CTx)等生化指标之间无关联,而与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oftypeIprocollagen,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25-(OH)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0.007、0.001),其中与PINP、TRAP-5b呈正相关,与25-(OH)D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女性血清PINP、TRAP-5b和25-(OH)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预测绝经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对绝经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12月将180例绝经膝骨关节炎妇女随机分为金天格胶囊组(A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B组)、仙灵骨葆胶囊组(C组),每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MMP-3、OPN、雌二醇(E2)、Ⅰ型胶原C端肽(CTX)和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结果A组和B组在治疗4周和6周JOA和VAS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B组在治疗4周的MMP-3表达改善明显(P<0.05),优于其他两组。治疗6周,A组OPN和MMP-3表达水平改善明显(P<0.05),优于其他两组。同时,A组和C组CTX和PINP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B组。结论金天格胶囊能有效改善绝经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可能通过调节OPN和MMP3的复合体表达,改善关节软骨的功能实现这一目的。

  • 标签: 中医中药 金天格胶囊 绝经后 膝骨关节炎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2型糖尿病妇女的骨密度,探讨正常范围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甲功正常的绝经T2DM女性患者220例,根据血清TSH水平,以1.60mU/L和2.90mU/L为界,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A组(0.27mU/L~1.60mU/L)、B组(1.60mU/L~2.90mU/L)、C组(2.90mU/L~4.20mU/L)。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骨密度(BMD)的差异。结果①与B组相比,A组患者左股骨颈、转子和全髋部BM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BC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②对于甲功正常的绝经T2DM女性患者,血清FT3与全髋部BMD呈正相关(r=0.292,P=0.039),TSH、FT。与全髋部BMD无相关(r=0.078,P=0.594;r=-0.043,P=0.771);③校正年龄、绝经年限、BMI,FT3与全髋部BMD仍呈正相关(r=0.401,P=0.006),TSH、FL与全髋部BMD仍无相关(r=0.013,P=0.929;r=0.039,P=0.797);④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T3仍与全髋部BMD独立相关(B=0.114,P=0.006)。结论在甲功正常的绝经T2DM妇女中,低TSH会降低全髋BMD;血清FT3与全髋BMD呈正相关,而TSH、FT4与全髋部BMD无相关。

  • 标签: 绝经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体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腰臀比等指标对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62例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按年龄分两组(A组:〈60岁;B组:≥60岁),同一年龄段按体重指数各分为两组(L-BMI组:BMI〈25kg/m^2;H.BMI组:BMI〉125kg/m^2)进行分析。结果H.BMI组多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L-BMI组(P〈0.05或P〈0.01)。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体重及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相关,其中体重是影响绝经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绝经 骨密度 体重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的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的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的用药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ⅠN-terminal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carboxyterminalpeptide,CTX)、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比较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均=0.000),低骨量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9、0.002);(2)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0.000),低骨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45);(4)SO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1)绝经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硬化蛋白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 Ⅰ型胶原C端肽 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