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ICU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治疗的镇静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老年术后精神障碍患者,年龄71~88岁,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B组)和咪唑安定组(M组),分别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0.5mg/kg/h和咪唑安定0.04mg/kg/h治疗8h,比较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结果B组达到5分镇静程度的例数(15例)明显多于M组(6例)。精神症状改善者B组19例,M组15例。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M组。结论丙泊酚和咪唑安定都能达到镇静要求,丙泊酚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症状更具有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照顾者实施康复认知教育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54例为实验组,配对选择实验组病人的照顾者54例,以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5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及照顾者采用常规治疗及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基础上,对实施照顾者进行康复知识培训,让照顾者掌握系统康复知识,并运用于对患者的照顾中。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护理4周后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者实施康复认知教育,可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近六年来肝癌病例首次住院情况,分析其一般性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做好肝癌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以ICD-10为疾病分类标准的2004~2009年病案首页资料库中,筛选出肝癌首次住院病例319例,对相关的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319例首次住院的肝癌病例中,男女病人之比为5.5∶1;肝癌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住院死亡率高达17.2%;HBV感染与肝癌发病有极大的相关性,肝癌病人的HBV感染率达到75.2%;发现肝癌主要途径是出现临床症状,通过体检发现的仅占9.1%。结论肝癌是我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但发病率高,且难治程度大、死亡率高,有逐年上升势头,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加快肝癌的防治研究刻不容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有效心理因素干预对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急诊收治的60例ACS伴有抑郁症患者将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观察组除了必要的常规药物(硝酸酯类、辛伐他丁、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舒血宁等)和其他治疗之外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取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有效心理因素的干预,及时采取有效心理因素干预对老年ACS患者的病程、转归、愈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73.4%,P<0.05),病程短,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愈后好。结论心理行为因素对老年ACS患者的治疗过程、效果、愈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及时采取有效心理因素的干预,是有效提高老年AC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