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腹部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腹部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d,30min/次,7d为1疗程。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方法,如患肢抬高、按摩双下肢、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腹部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省时节力,且安全、舒适,优于传统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0例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急诊DSA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100例。结果本组当即见效86例;11例术后3-10天复发,再次(BAE)治疗后临床咯血症状消失;3例栓塞失败,1例支气管动脉找不到,其中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放弃栓塞;本组总有效率为97%。结论(BAE)方法治疗大咯血,创伤小、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对58例中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简称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认为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重视行为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4年以来,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共完成冠脉介入手术2516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冠脉及桡尺动脉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均测试双手Allen试验及反向Allen试验,采用日本Teromo公司的穿刺包穿刺,TR-Band止血气囊包扎止血。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曝光时间、血管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术前测试左右手的Allen试验和反Allen试验,左右桡尺动脉,四条血管入路,大大增加了介入医生的选择余地,同样能减少出血和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完成介入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硬化的住院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10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有8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75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5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4例;10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7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