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流行情况,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借助于三级抽样法,对我地区范围内3000例观察对象进行调查,并就其年龄、患病情况、性别以及心理状态的各不相同加以对比。结果不同性别间,功能性肠胃病患病情况对比,男性患病例数较多于女性,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观察者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均在30.0%~71.0%间;以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为70.3%,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1620例患者发现伴有焦虑情绪障碍者127例,抑郁情绪障碍者158例;无功能性胃肠病1380例中焦虑情绪障碍者62例,抑郁情绪障碍者78例;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功能性胃肠病50岁以上人群属高危人群,心理因素与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9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非杓型组52例和杓型组27例。测定ABI、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非杓型组ABI、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杓型组明显降低,MPO、hs—CRP较杓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ABI与hs—CRP和MPO呈负相关(r=-0.723,r=-0.719,P〈0.01),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正相关(r=0.917,P〈0.01)。结论ABI降低与斑块不稳定、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对评价夜间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结构、功能的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最高体温(38.85±0.68)℃,其中最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d、住院期间最高体温≥39.0℃、白蛋白<40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
简介:目的总结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5例.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2~4周,均在全麻浅低温(28℃~32℃)下行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或HTK液,采用连续大容量平衡超滤(4000~6000ml).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87~1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47min.2例肝素用量大,超过600U/kg,补充血浆及加用低分子肝素后ACT>480s,术后均顺利脱离CPB;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S)强烈,易出现肝素耐药、灌注压低等,采取大容量平衡超滤可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利于术后恢复.敏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简介: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对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患儿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和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0例患儿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经过系统治疗均康复出院,且经过检查患儿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2d,通气时间(85.0±15.2)h。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早采取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简介: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50岁以上本市户籍人口脑卒中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韩村河镇6个自然村818名50岁以上本市户籍居民进行脑卒中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收集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结果韩村河镇脑卒中患病率为19.30%。男性患病率为24.30%,显著高于女性(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性别^2=12.20,P〈O.01)。不同年龄、职业间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年龄^2=58.13X职业^2=29.70,P均〈0.01),其中70-75岁、未就业者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8.24%、34.39%),且随着年龄的升高,该地区脑卒中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不同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间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Ⅸ。=8.15,X文化^2=1.94,X婚姻^2=2.73,P均〉0.05)。结论韩村河地区5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男性、70-75岁、未就业者患病率较高,有必要针对性地做好这一地区的脑卒中防控工作。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95±7.41)岁,体重43~85kg,病史6~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516(125.5±6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7(81±33.97)min,住院天数20~95(32±5.3)d。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3.56±8.25)分、(68.42±9.64)分、(80.43±11.32)分、(67.31±9.52)分、(63.12±10.07)分、(79.26±14.34)分、(64.53±20.58)分、(60.73±11.39)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症瓣膜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在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中的应用,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应用Gore-Tex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到主肺动脉中心分流手术的TOF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3d内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病死率9.5%(2/21).12例于术后6个月~24个月内行二期手术根治,无死亡患者.根治术中无发现Gore-Tex管堵塞者.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比术前显著改善[90.0%±4.0%比60.0%±5.05%,P<0.01;(53.4±14.1)mmHg比(42.2±8.8)mmHg,P<0.01].12例患者二期根治术时与中心分流术时比较,左心室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结论中心分流术是改善重症法洛四联症症状、体征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是重症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一种良好的分期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生在重症监护(ICU)病房的鲍曼不到杆菌(Ab)医院感染进行调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对医务人员、工人、环境来源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感染源为1例院外转回的Ab感染患者,暴发原因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和ICU清洁消毒不彻底。结论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加强病房清洁消毒、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简介:目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米力农与西地兰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西地兰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效率97.67%(42/43),米力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西地兰组患者呼吸稳定、心率恢复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米力农组,烦躁消除时间明显长于米力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米力农和西地兰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症状改善中存在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简介:目的探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5.7%、14.3%、14.3%,对照组分别是64.3%、35.7%、32.1%,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6.5±15.5)d,对照组是(69.9±36.1)d,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患者死亡。
简介: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F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I),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脉正常的AFVM14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4例乏力、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恢复大致正常范围;2例发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4例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移0.1~0.2mV,T波低平伴切迹);1例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显示病理性Q波;l例因急性期而死亡。结论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酷似AMI。着重把握临床资料,掌握客观诊断依据,积极合理诊治是值得临床医生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