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最佳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重症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采用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具体数据显示,在预防组中血栓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5%;并发症发生率预防组为3%,对照组为8%。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采取物理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然而,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预防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常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疼痛,因此心理支持在疼痛护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关于护理干预在降低白血病儿童化疗后发生肛周感染的最有效证据。方法 检索并整理至2024年4月关于护理干预在白血病儿童化疗后预防肛周感染相关文献,涵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对推荐实践、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信息册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3篇临床护理实践,1篇综述总结,1篇系统评价,总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肛周感染,共5项最佳证据。结论 护理干预对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肛周感染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提供合适的饮食建议和营养支持,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肛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建立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的标准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最佳护理管理证据,并结合临床应用和专业判断,制定临床实践质量审查指标并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比较采用最佳证据的吸痰护理管理方案前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7天吸痰耐受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证据转化模式的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的最佳循证实践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痰耐受性,降低24h吸痰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降低创面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04月宿迁市中医院住院的烧伤及急慢性创面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24h镇痛有效率和24h镇痛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住院时长久于观察组;对比所有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烧伤及急慢性创面患者进行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和镇痛有效率,值得在烧伤及急慢性创面患者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的预防术中低体温,分析术中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治疗的100名常规手术患者,依照患者是不是应用术中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实施术中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对照组50例,未实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腋下体温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着,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体温相对于对照组稳定,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医治的病人术中低体温护理中运用术中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可以有效的推动病人术后清醒,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促使病人手术后恢复。
简介:目的:分析全过程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以本院4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常规护理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全过程护理干预的2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水平、吞咽功能、脑神经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后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吞咽功能及脑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急诊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标准护理)和观察组(40例,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NIHSS评分、平均康复期、平均康复得分、平均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急诊卒中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康复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之间收治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均为41人。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疼痛程度减轻,水肿减轻,生存质量提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6%,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为85.36%,为80.4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稳定病情,提高整体疗效,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