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智力低下、癫痫、发育迟缓等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苷脂可有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缩短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清除高血压脑基底出血128例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1月期间有手术指征的128例高血压脑基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入院后经CT/MRI检查后,均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基底出血。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GC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且治疗后7d、1月、3月的颅内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清除高血压脑基底出血临床效果明显,患者创伤小,后遗症少。

  • 标签: 显微镜下 经侧裂 岛叶 清除 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脑出血30-50ml采取锥颅引流术的疗效,并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对比。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脑出血病人94例进行研究,平分为参考组与治疗组各47例,其中,参考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治疗组则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组高,血肿清除率则低于治疗组(P<0.05;参考组治疗有效率是74.47%,治疗组是93.62%(P<0.05=;参考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9.79%,治疗组是12.77%(P<0.05。结论对基底脑出血病人采取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获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基底节脑出血 锥颅引流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对下肢活动功能的影响,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0-06在盛京医院就诊的60例腰骶椎隐性脊柱裂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下肢活动障碍,左、右下肢活动障碍各1例。双下肢活动障碍13例,其中伴腰痛、膝痛3例、腰骶部血管痣、皮肤多毛、皮肤色素沉着各1例。余45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便功能障碍,无下肢活动障碍。结论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可引起患儿下肢活动障碍,临床极易漏诊。

  • 标签: 脊柱裂 隐性/并发症 下肢 运动障碍/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降低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应用神经苷酯与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收治时间为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间,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各占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对比组间疗效,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NBNA神经测定,出生3d后,两组NBNA评分对比,无差异意义(p>0.05),出生15d、30d后,对比两组NBNA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苷酯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效果优良,能够帮助患儿减轻后遗症,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酯 高压氧 新生儿 缺氧缺血 脑损伤 效果
  • 简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其作用是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第二课堂 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L-1(42.02±2.50)pg/ml、IL-6(80.30±10.30)pg/ml、TNF-α(75.02±3.02)pg/ml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96.00%更低(P<0.05)。结论将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脂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神经节苷脂 老年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行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联合组(行神经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73.91%,且各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神经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有积极临床效果。

  • 标签: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氯吡格雷 神经节苷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品管圈活动在产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前及实施后的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率及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率、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中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在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同时也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产科护理风险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宣教的时机对妇科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通过在术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提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妇瘤科手术的病人7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0人)在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对照组(390人)在手术后告知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结果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高于术后告知康复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告知术后康复配合及重要性有效提高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利于机体康复。

  • 标签: 宣教时机 妇科手术 早期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89.5±6.3)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48.0±3.5)分与对照组(89.2±6.4)分、(48.2±3.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53.4±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6±5.2)分,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75.6±4.3)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54.2±3.1)分、(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入院宣教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患者 入院宣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医院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基层医院产科实行品管圈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80例,实行4个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知识的掌握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孕产妇知识掌握率远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婴儿手圈、胸牌丢失率、病历书写错误率远低于实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知识掌握率、降低婴儿手圈、胸牌丢失率和病历书写错误率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产妇作为实验的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试验组在护理时给予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子宫脱垂改善的有效率、尿失禁改善的有效率以及盆底肌力改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产妇实施护理时,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方法,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妇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握拳活动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我院PICC置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握拳活动方法。对比干预前后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栓发生率对比较之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主动握拳活动可有效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主动握拳活动 PICC 上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苷脂治疗脑出血致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科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血肿和水肿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血肿及水肿大小、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在治疗后均出现下降,两组与治疗前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甘露醇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苷脂治疗脑出血致脑水肿患者能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降低颅内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 标签: 甘露醇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脑水肿患者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等量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中等量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等量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价值优于小骨窗开颅术的价值。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术 小骨窗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探究单唾液酸神经苷脂注射液对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到2017年到我院进行诊治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单唾液酸神经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CT值和NBNA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CT值和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苷脂注射液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钠(GMI)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88例,其中应用GMI治疗的43例患者为单一组,加用疏血通治疗的45例患者为联合组。观察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GMI联合疏血通治疗DPN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疏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