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RIA)测定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颈源性视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地方人员和在中心进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以有无颈椎病为标准分为颈椎异常组和颈椎健康组。随机选取颈椎健康人员30人,颈椎异常组30人,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海马匀浆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比较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颈椎异常组均进行手法颈椎整复治疗后视物模糊减轻,清晰度增加,颈椎正常组血浆TNF-α含量为34.25±2.19ng/l,而与颈椎异常组血浆TNF一α含量为56.79±3.17ng/l,颈椎正常者血浆TNF-α含量明显低于颈椎异常者(P<0.05)。结论基于本课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血浆TNF-α增高是造成颈椎源性椎动脉持续缺血因素,是引起颈源性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
简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对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2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8例足踝部疼痛,63例手部疼痛,56例膝关节处疼痛,分别对这三组痛风患者进行双源CT扫描,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作为痛风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图片进行分析详细记录三组的扫描结果,对其所有数据及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例双侧足部及踝关节疼痛患者中,确诊96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95.37%,特异度75.00%,灵敏度97.92%;63例双侧手部及腕关节疼痛患者中,确诊痛风50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88.89%,特异度61.54%,灵敏度96.00%;在56例膝关节处疼痛的患者中,确诊46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89.28%,特异度80.00%,灵敏度91.30%。结论双源CT作为现在临床上一种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对提高痛风的诊断率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A随访检查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经双源CTA检查CABG术后200例,并对桥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A检查CABG术后200例,桥血管461支,内乳动脉桥血管298支(占64.6%),大隐静脉桥血管163支(占35.4%);桥血管狭窄69支(15.0%),闭塞60支(13.0%),通畅332(72.0%);桥血管狭窄或闭塞129支(28.0%)。结论双源CTA随访检查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闭塞优于CAG,是目前最佳的随访检查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先行入院的39例,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后续入院的39例,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并对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运用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其心肺功能,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晕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将60例颈源性头晕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在CT引导下进行小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常毫针刺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为(18.28±3.3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CT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源性头晕有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9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疗法,而观察组中患者则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之后根据患者情况行对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率方面,则是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的病情较为容易反复,针对性的开展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的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选用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检查,研究组选用经阴道彩色超声输卵管造影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结果高于参照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选用经阴道彩色超声输卵管造影术对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断结果、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值得临床深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78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较对照组的82.05%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与针灸治疗对其残余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4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均分成常规组与配合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针灸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内压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数据对比无差异存在,配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且膀胱内压力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而言,患者接受电刺激仪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其残余尿症状可得到较好改善,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科接诊的狼疮性肾炎病患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4例。予以实验组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予以对照组环磷酰胺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比对照组的15.91%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比对照组的81.82%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吗替麦考酚酯对狼疮性肾炎病患进行施治,药物副作用轻,临床疗效显著,建议采纳。
简介: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NSn是一种少见的以多系统累及纤维化为特点的后天获得性疾病。目前文献报道该病所有患者都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此病于1997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州共15例患者出现相似的以四肢皮肤变硬、变厚、颜色加深为特点的临床表现。2000年Cowper等首先报道了此病.2001年该临床表现被命名为。肾源性纤维化性皮肤病(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y,NFD)。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者发现患者全身多脏器均可发生进行性纤维化.如肺、心脏、肝、。肾、肌肉等。因此,使用NSF能更准确地描述此病,并被后来的研究者广泛接受。据国际NFD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vResearch。ICNFDR)的统计,截止2007年6月全球已报道约215例NSF。目前,NSF的发病机制虽然尚未明了.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在出现NSF临床症状前都接受过注射含钆(Gd)MR对比剂(gadolinium-basedMRcontrastagent,GBMCA)进行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1231。因此,含Gd的MRI对比剂的应用与NSF发生的相关性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及研究机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