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后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脑梗塞后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用药联合步长脑心通、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动脉血流指标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间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流指标改善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间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间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用药联合步长脑心通、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后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间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药物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步长脑心通 瑞舒伐他汀 脑梗塞后遗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部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表现出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 COPD 肺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透皮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透皮疗法,对照组中中药内服组予妇科千金胶囊,西药组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三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带下评分、次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三组在疼痛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在带下评分、次评分的改善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课题中首次将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透皮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3个疗程后,在疼痛、体征改善上更具优势,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 中药保留灌肠 透皮疗法
  • 简介:摘要脑中风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疾病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以及脑梗死,其中脑梗死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从而导致我国中风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该疾病易导致患者躯体和心理受到双重打击,而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为抑郁,抑郁不仅对患者精神造成痛苦,对患者生活质量也造成严重影响。将健康教育应用于中风患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手术及药物等治疗手段无法代替的康复疗法。

  • 标签: 健康教育 中风 抑郁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78例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76.92%,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后抑郁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风后抑郁 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对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焦虑患者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2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焦虑患者治疗护理期间给予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家庭护理 焦虑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男性精神分裂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男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治疗 家庭干预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对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名中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及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理因素是影响中风患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风 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方法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出院指导以及用药指导,探究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探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的提高,较之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且探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粒细胞缺乏患者使用层流病床对其院内感染的影响及效果。方法收集粒细胞缺乏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病床,观察组使用层流病床,将两组院内感染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层流病床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粒细胞缺乏 层流病床 院内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脑中风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所有患者均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接受康复护理时已超过48h,观察组患者在48h内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0%,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脑中风后遗的发生。

  • 标签: 脑中风 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中风是指在中医领域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即使是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但是大多数多患者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指发病后2周-6个月,大多数患者在此期内被治愈;只有少数患者进入后遗期。因此,康复锻炼方法的选择,是帮助患者改善、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是目前中医康复方面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 标签: 中风 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对88例中风偏瘫患者通过分成44例观察组的患者和44例对照组的患者的方式进行了疾病的研究工作。并且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继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护理之后其肢体运动能力评分(89.98±3.14)分和生活质量评分(44.56±2.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70.11±3.01)分和生活质量评分(30.48±2.21)分,并且对照组患者77.27%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93.18%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所增强,生活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患者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中风偏瘫患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我院在2016年1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入常规组(n=29)和康复组(n=28)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用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康复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分别为(70.25±8.77)分、(68.78±7.3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中风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闭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自闭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研究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家庭康复护理,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60.47%是对照组患儿病情缓解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1.4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SF-36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自闭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既能使其病情显著改善,而且对患儿机体恢复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治疗组治疗后LSIA、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为(85.32±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7.63)分,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2.27±8.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9±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灸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中风 偏瘫,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于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浆黏度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为(0.93±0.28)mPa·s,对照组血浆黏度为(1.64±0.59)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选择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症状显著改进,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 标签: 小柴胡汤 血浆黏度 中风后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其研究时间选择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的管理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糖尿病 家庭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且提出解决对策,再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调查结果。结果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中风患者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脑中风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中风患者100例,在其脑中风发作后2d对其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并根据首次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3.9~6.20mmol/L);血糖升高组(>6.20mmol/L)以及血糖偏低组(3.7mmol/L~2.8mmol/L)。分别对三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并发以及病死率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在脑出血、脑梗死、SAH发生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血糖升高组发生率最高,血糖偏低组低;除此之外,在临床疗效比较上,血糖正常组为82.76%,显著优于血糖升高组53.85%,差异显著(P<0.05),而血糖偏低组临床疗效为73.68%,与血糖升高组比较,同样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脑中风患者中,随着血糖不断升高,其预后效果越差,而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也就成为了临床提示患者病情危重的标志之一。

  • 标签: 急性脑中风 早期血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