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和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unt-Hess分级评分、VMCA水平、并发症发生例数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VMCA111.9±1.6cm/s,Hunt-Hess分级2.4±0.5分,并发症2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1例;对照组患者平均VMCA130.8±1.4cm/s,Hunt-Hess分级3.6±0.3分,并发症8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血栓患者选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动脉斑块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病情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55例)选择阿司匹林药物完成疾病治疗;观察组(55例)选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完成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脑血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斑块面积以及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78.18%)对比,观察组(98.18%)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斑块面积以及IMT展开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在进行用药治疗期间,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患者用药疗效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斑块面积以及IMT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脑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54例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27例)选择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27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稳定心肌缺血总负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94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脏超声检测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相比对照组更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肌中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细胞功能,从而产生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心肌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X组用辛伐他汀片;R组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甘油三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R组患者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X组高,P<0.05。其中,X组有19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78%;R组有26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22%。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甘油三酯相似,P>0.05;R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甘油三酯比X组好,P<0.05;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X组相似,P>0.05。结论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存在差异,瑞舒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可更好降脂和改善心功能,两者安全性均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将487例联合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问题的解决工作。结果在所有的联合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之中,一共有45例患者受到了不良反应的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4%,而这其中,则是以联合使用辛伐他汀及烟酸复方片(4.11%)、联合使用复方依折麦布及烟酸复方片(2.46%)、单独使用辛伐他汀(1.23%)和单独使用复方依折麦布(1.03%)为主。结论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研究工作期间发现,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间联合服用了大量的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从而导致药物间出现了相应作用方面的问题,致使患者受到了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因此为了进行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适量使用相应的药物,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他汀类类药物后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2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在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伐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者则使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使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指标为3.3±0.6mmol/L,甘油三酯指标为1.5±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为1.6±0.5mmol/L,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指标为3.8±0.7mmol/L,甘油三酯指标为1.9±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为1.8±0.7mmol/L。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用于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二者的临床效果具有相似之处,但是瑞舒伐他汀在改善C反应蛋白以及调脂方面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可考虑优先选用瑞舒伐他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降低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每晚服用1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每晚服用10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Hcy以及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Hcy以及颈动脉IM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hs-CRP、Hcy,并延缓或逆转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瑞舒伐他汀作用效果较阿托伐他汀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使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7月这段时间内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中选取100个,任意分成两个均有50个病人的组,实验组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病人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病人,实验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有48个,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有32个,治疗有效率为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5个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中有7个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运用到冠心病病人的治疗中,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的控制病人的血脂水平,对于降脂具有更好的作用,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针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自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并分别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与他烃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4.0%,对照组仅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4.0%,对照组相应数据分别为8.0%和1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与单纯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其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急诊护理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 2017年 11月— 2018年 8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和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32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 32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急诊护理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经过急诊护理干预后在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2例患者, P< 0.05。 结论:急诊护理干预方法运用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比较显著,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50例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促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涉及到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还有患者同时会合并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临床用药时,要对其适应征进行严格掌握,并且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对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确保。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上腹压痛缓解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等症状,促进血脂、淀粉酶等指标恢复,提高患者肝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诱发心绞痛所用时间及ST段下降1mm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诱发心绞痛所用时间及ST段下降1mm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