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贾国渠

核工业416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94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脏超声检测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相比对照组更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肌中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细胞功能,从而产生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心肌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他汀类;糖尿病;心肌病;心脏保护;应用研究

心肌病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源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肌微血管病变,临床治疗除了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外,还应给予抗心衰、抗心律失常和治疗心绞痛等药物,本文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32例,年龄在52-78岁之间,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1±2.4)岁,糖尿病病程在7-15年之间,平均病程(9.2±0.6)年,心功能NYHA分级中Ⅱ级28例,Ⅲ级18例,Ⅳ级5例,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7±2.8)岁,糖尿病病程在6-18年之间,平均病程(8.7±0.8)年,心功能NYHA分级中Ⅱ级25例,Ⅲ级15例,Ⅳ级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给予传统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药物包括胰岛素、降脂药物、抗心衰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利尿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同时给予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单次口服剂量为40mg,1次/d,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1]。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脏超声检测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2],血糖检测指标包括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炎性因子检测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内皮素转化酶(ECE)、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血糖使用血糖检测仪进行检测,IL-6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ECE和ET采用sinar反射法进行检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心脏超声检测指标,血脂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F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3]。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显效是指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是指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无效是指上述所有指标无改善,将前两者视为总有效率[4]。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糖、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3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随访6个月,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为(482.7±25.5)m,发生心梗1例,心绞痛2例,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9%(3/51),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为(394.2±27.1)m,发生心梗1例,心绞痛5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6.3%(3/43),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6min步行距离更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独特的心肌病变,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病理学研究显示,该病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细胞代谢紊乱、钙转运缺陷、冠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纤维化和自主神经病变等,严重患者会发展成为不可逆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临床治疗关键是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可阻断心肌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病因,控制血脂水平不仅可延缓冠脉病变过程,而且会减轻炎性反应和改善心肌细胞功能的功效,控制血脂常用药物为他汀类,但大量文献资料和病例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是最为有效的降脂药物,而且具有良好的心脏保护效果[5]。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都更低,且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亦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源于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好的抗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炎性细胞因子活化与心肌细胞损伤有密切关系,氧化应激性增高则会加速心力衰竭,因此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心肌细胞功能和预防心力衰竭的作用,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更优,临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优于对照组。他汀类药物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病的治疗中,除了其具有良好的降脂功能外,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众多功效,从而发挥良好的心脏保护功能。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细胞功能,促进心肌中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产生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心肌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慧,胡晓军.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5):556-558.

[2]张雪晶.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106-107.

[3]强灿灿,张涛,谭利国,等.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6,11(11):1597-1601.

[4]李亚,艾智华.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6,18(6):569-571.

[5]吴献贤,秦玮,张勇.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19(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