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本地区2016年到2018年手足口发病情况予以调查分析,统计手足口发病状况、性别分布情况、年龄分布情况、月份分布情况、临床症状表现分布情况。结果本地区2016年到2018年手足口病人数1000例,实验室诊断人数81例,重症人数21例,无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15起。男性足口发病占据百分率(59.80%)多于女性(40.20%)。4岁及以下手足口发病占据百分率(71.00%)多于5岁及以上(29.00%)。4月-6月手足口发病占据百分率(53.00%)多于1月-3月(3.00%)、7月-9月(20.10%)、10月-12月(23.90%)。手足部位疱疹占据百分率(99.10%)、口腔部位疱疹占据百分率(84.20%)多于臀部部位疱疹(14.60%);中热占据百分率(55.10%)多于低热(28.00%)、高热(16.90%)。结论手足口多为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较少,在男性4岁及以下儿童中比较多见,多发生于4月-6月,疱疹多发于手足部位和口腔部位,发热情况主要是中热(38℃-39℃),需要予以积极防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手足口流行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全面地总结与分析,并且临床中对这种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方法。在对手足口流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文献检索和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通过对这种流行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疾病是一种发展历史悠久的全球性传染疾病,这种疾病的好发人群主要针对五岁以下的儿童。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并且疾病在治疗过后的预后情况良好,不会留下其他后遗症,但是这种疾病在发病时还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证,导致幼儿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只要根据手足口疾病的发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手段进行防治,就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手足口流行疾病的发病原理,并且就这种疾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不断提升手足口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手足口疾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建立安全、特异的^13碳核磁共振(^13CNMR)波谱方法,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和回补反应等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在吸入麻醉下行左颈动脉和右颈外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40%TBSAⅢ度烫伤组(B组)和假烫伤对照组(C组)。B组伤后20min开始液体复苏,伤后72h静脉持续滴注示踪剂[1、2、3-^13C]-丙酸钠(SP),并于滴注45和60min时分别检测血浆和肝脏^13CNMR波谱、动脉血压、心率、血糖和血钠水平,运用输入-输出三羧酸循环的数学模型计算代谢参数。结果烧伤后72hB组动脉血压仍低于C组,血糖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均无影响;血糖^13C同位素标记形式与肝糖一致;持续滴注SP45min时SP即可达到代谢稳定状态;B组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回补反应和丙酮酸循环的碳流量均较C组明显增强,而三羧酸循环碳流量相对减少;肝脏丙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池也明显扩大。结论静脉注射SP不改变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静脉滴注示踪剂45min即能达到代谢稳态,血糖^13C标记形式可代表肝糖的^13C标记形式;大面积烧伤后72h,肝脏回补反应、糖原异生和丙酮酸循环均增强,但外周组织血糖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

  • 标签: ^13碳 核磁共振波谱学 检测 烧伤 大鼠 肝脏
  • 简介:目的总结肝短静脉(SHV)的解剖研究及其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主肝静脉病变相关肝脏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以“肝短静脉”“肝切除”“肝移植”“Budd—Chiari综合征”以及“shorthepaticvein”“hepatectomy”“livertransplantation”“Budd-Chiarisyndrome”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8年6月国内外有关SHV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795篇,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8篇和英文文献27篇。SHV的发现,补充和完善了肝脏的血液回流途径研究。对SHV的精准解剖是预防术后出血和保证肝脏静脉回流的关键步骤,目前已在部分肝段切除、肝移植以及Budd-Chiari综合征等外科治疗中广泛应用。结论熟练掌握SHV的解剖是治疗肝脏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疾病和促进肝脏外科发展的重要基础。

  • 标签: 肝静脉 肝短静脉 肝切除 肝移植 Budd.Chiafi综合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肝脏增强CT诊断与肝脏MRI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肝脏MRI组诊断准确率96(96.00%)均高于肝脏增强CT组86(86.00%),P<0.05。结论:运用肝脏MRI技术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它们在肝癌检测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7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灶检查结果中MRI组肝内、肝外病灶检查数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 标签: 肝癌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它们在肝癌检测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7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灶检查结果中MRI组肝内、肝外病灶检查数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 标签: 肝癌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增强 CT扫描与 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8例肝癌患者,均采用增强 CT和 MRI检查,同时比较二者在临床检查中的准确性。结果: MRI检出率明显高于 CT检查,且 MRI对大小不同的肝脏肿瘤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可诊断出直径在 3cm以内的肝脏肿瘤病变,二者对直径在 3cm以上的肿瘤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 CT增强扫描, 3cm以内的肿瘤诊断优势尤其明显,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 增强 CT MRI 肝癌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增强CT扫描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均采用增强CT和MRI检查,同时比较二者在临床检查中的准确性。结果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MRI对大小不同的肝脏肿瘤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可诊断出直径在3cm以内的肝脏肿瘤病变,二者对直径在3cm以上的肿瘤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结论M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3cm以内的肿瘤诊断优势尤其明显,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 增强CT MRI 肝癌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肿瘤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肝脏肿瘤及肿瘤病变患者计4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SOMATOM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加强CT扫描,比对常规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在CT3期进行加强扫描后诊断出的病症具有典型特点,进行常规CT扫描检查与增强CT扫描检出率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肿瘤的效果明显,可以准确的诊断鉴别肝脏肿瘤的临床病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肝脏 多期增强扫描 肝脏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检出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患者研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扫描、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总检出率97.50%(78/80),相比肝脏增强CT检查的87.50%(70/80)而言更高(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10.00%(8/80)更低(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漏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2.50%(2/8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不存在统计差异性(p>0.05)。结论: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总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肝癌 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 肝脏增强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肝脏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的结果,是肝脏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肝脏纤维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纤维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 122 例肝脏疾病患者,包括肝硬化 62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35 例、慢性丙型肝炎(HCV) 25 例。采用肝脏纤维化检测仪(FibroScan 502,法国Echosens 公司)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t 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肝脏疾病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 CHB 组和 HCV 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HB 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 HCV 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与 Child-Pugh 分级、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脏纤维化检测能够有效评估肝脏疾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并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肝脏纤维化检测可作为肝脏疾病监测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肝脏纤维化 肝脏疾病 监测 FibroScan
  • 简介:2009年4月,某精神专科医院某病区连续发生8例住院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引起病房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科以及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立即请示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的密切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了发热事件在该病房和医院的扩散,现将此8例发热患者的流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发热 精神病 流行病学调查 洛菲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传播途径
  • 简介:结节(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未明、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非干酪样上皮性慢性肉芽肿疾病,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胸片及CT检查可发现肺门增大,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内病变细节,可提示结节诊断,确诊需结合临床及活组织检查。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结节病 纵隔淋巴结肿大 肺部 临床表现 肉芽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