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在Ⅲ期肛裂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间行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38例和对照组(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6.3)min和(19.6±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3±5.7)ml和(9.6±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P=0.001);两组术后出血、延迟愈合、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53)。结论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Ⅲ期肛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简介:背景:肩胛骨骨折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由于肩胛骨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包绕,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棘手。目的:探讨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岁。按照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颈累及肩胛冈或肩胛骨体部骨折17例,肩盂骨折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30.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10.8周;术后合并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口服抗生素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不愈合。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21/24)。结论:经改良肩后方入路允许同时显露肩胛骨腋缘、肩胛颈、肩盂关节面、肩胛冈及肩胛骨脊柱缘,骨折显露充分、安全,复位、内固定方便,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在Ⅲ期肛裂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间行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38例和对照组(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6.3)min和(19.6±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3±5.7)ml和(9.6±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P=0.001);两组术后出血、延迟愈合、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53)。结论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Ⅲ期肛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9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行后方入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者行前方入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责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HHS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HHS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而责任组患者的WOMAC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方入路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抽签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实施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低于对照组的86.67%。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后方入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