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50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观察组。并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多种健康教育,在对照组使用简单的问答教育模式。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HPV知识回答准确率等数据差异。结果:在焦虑情绪对比中,对照组患者明显比观察组严重,P<0.05;在HPV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得分也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HPV感染者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知,提高对疾病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高危型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择取的300例样本均来自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为宫颈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的宫颈细胞学无变化,之后筛选三组检测患者,并检测16种高危型HPV及3种低危型HPV,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宫颈癌组的HPV阳性率为97.00%(97/100),宫颈癌前病变组的HPV阳性率为60.00%(60/100),对照组的HPV阳性率为13.00%(13/100),HPV总阳性率为56.67%(170/300):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HPV的阳性率有:HPV16的阳性率为29.41%、HPV18及HPV33的阳性率为5.88%、HPV52的阳性率为8.24%、HPV58的阳性率为7.06%。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有一定的联系,并在高危型HPV感染中,其中主要的感染因素为HPV1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在宫颈病变行LEEP手术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行LEEP手术治疗后的283例患者,行HPV检测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进行定期随访。结果不同级别的病变采取LEEP手术治疗后3、6、12个月高危型HPV累计转阴率分别为70.0%、82.3%、83.4%;HPV多重感染转阴率低于单一感染,分别为74.8%、92.1%;LEEP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组出现病变残留和复发率为53.2%,而HPV阴性组为0。结论HPV检测对预测宫颈LEEP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宫颈病变LEEP术后患者随访,建议于术后6个月先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锁定高危人群,对这些高危人群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humanpqpillomavirus.Hp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以2015年7月13日至2017年2月27日为时间区间,以我院门诊及住院女性1646例为研究对象,取妇女宫颈脱落细胞,采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HPV检测,分析感染率、感染类型、年龄分布特征。结果1646例女性中,HPV总感染例数143例,总感染率8.69%。混合型感染例数103例,感染率6.26%。16型感染例数25例,感染率1.52%。18型感染率为15例,感染率为0.91%。其中16型、混合型同时阳性的1例,16型、18型同时阳性1例,16型、混合型同时阳性2例,18型、混合型同时阳性1例,即多重混合感染共5例。其中30—4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最高。结论本区HPV总感染率8.69%,低于国内水平,且本地区妇女HPV感染主要分布于30—49岁性活跃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21.01-2022.02就诊于本诊所的HPV亚临床感染患者56例,盲法分设不同小组。乙组(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n=28例);甲组(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n=2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HPV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乙组为78.5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IL-6水平显著高于乙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HPV转阴率为96.43%,乙组为78.57%;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乙组为14.29%,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干扰素α-1b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升HPV转阴率,降低复发风险,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汕头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不同年龄组差异、基因分型特点、不同感染类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地区某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女性,通过SPSS 26.0对多组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汕头地区7552例女性HPV感染率为14.46%,属中低风险地区,呈现30-39岁(37.18%)年龄为主的“单峰”分布。以高危型(95.33%)和单一型(83.61%)HPV感染类型为主,并HPV16和52是高危型和单一型HPV感染的主要亚型。行阴道镜检查病例中,组织学病例证实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均合并HPV感染,以HPV16感染率最高(43.59%),HPV52(17.09%)、HPV18(11.54%)次之。结论:宫颈HPV感染对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汕头地区女性HPV筛查重点应注重于49岁以下女性,如筛查出HPV16、18和52分型患者,需加强随访,积极干预治疗,防控宫颈癌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汕头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不同年龄组差异、基因分型特点、不同感染类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地区某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女性,通过SPSS 26.0对多组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汕头地区7552例女性HPV感染率为14.46%,属中低风险地区,呈现30-39岁(37.18%)年龄为主的“单峰”分布。以高危型(95.33%)和单一型(83.61%)HPV感染类型为主,并HPV16和52是高危型和单一型HPV感染的主要亚型。行阴道镜检查病例中,组织学病例证实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均合并HPV感染,以HPV16感染率最高(43.59%),HPV52(17.09%)、HPV18(11.54%)次之。结论:宫颈HPV感染对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汕头地区女性HPV筛查重点应注重于49岁以下女性,如筛查出HPV16、18和52分型患者,需加强随访,积极干预治疗,防控宫颈癌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在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对宫颈上皮瘤变Ⅱ级(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Ⅲ、宫颈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17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并行Hr—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x^2检验,并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s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占46.5%(1013/2179),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whichcannotexcludehighgradesquareousintraepitheliallesion,ASC—H)4.1%(89/217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34.7%(757/217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及以上占11、6%(253/2179),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glandcells,AGC)3.1%(67/2179)。结果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Ⅱ10.3%(224/2179),CINⅢ6.4%(140/2179),鳞癌1.2%(27/2179),腺癌0.4%(9/2179),其余81.6%(1779/2179)为宫颈低度病变(包括CINⅠ与湿疣)或慢性宫颈炎。在各种细胞学中,高危型HPV阳性时检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在ASC—US、ASC—H、LSIL、≥HSIL中,差异有显著性。当Hr—HPV病毒负荷量在0—0、9、1.0—9.9、10.0—99、9、100、0—999.9、≥1000.0时,CINⅡ及以上病变占2.2%(13/588)、9.7%(21/216)、24.9%(97/389)、29.8%(182/611)、23.2%(87/375)。将HPV载量做10的对数转化行Logistic回归检验,HPV载量每增加一个对数单位,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1.325倍。结论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检测Hr—HPV能辅助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运用实时荧光PCR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妇科90例宫颈病变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间)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实时荧光PCR法和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总结不同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实时荧光PCR法对高危型HPV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准确率显著高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P<0.05)。实时荧光PCR法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患者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P<0.05)。两种方式诊断符合率为82.2%。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运用实时荧光PCR法诊断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监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妇女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两年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225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HR-HPV阳性检测结果计算受检者治疗前的感染率和治疗后的转阴率,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对其高危HPV负荷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225例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的感染率为84.89%,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转阴率升高,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Ⅰ期患者治疗前的HPV负荷量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同时各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HPV负荷量不断降低的情况,上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监测有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并能通过对病毒负荷量的测定监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所有患者宫颈癌复发及生存情况,对患者预后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转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HR-HPV转阴患者≥3年生存率94.12%较HR-HPV持续阳性患者的62.50%明显升高,复发率5.88%较HR-HPV持续阳性患者75.00%明显降低(P均<0.05)。HR-HPV转阴患者盆腔复发率40.00%低于HR-HPV持续阳性患者57.14%,远处转移率60.00%高于HR-HPV持续阳性患者42.86%,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治疗后HR-HPV转阴提示患者临床复发及死亡风险可能会降低,HR-HPV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癌治疗后监测疾病复发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运用实时pcr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6月就诊的184名hpv高危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HCⅡ)和实时pcr检验,然后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pcr检验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HCⅡ)对CIN-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63%和87.50%,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则依次为60.00%和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验与HC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74%、63.04%,差异显著p<0.05,总符合率为81.25%。CINⅡ期和CINⅢ期的宫颈病变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实时pcr检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比HCⅡ更好。结论对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诊断,实时pcr检验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均可收获理想的效果,但是实时pcr检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胜一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HPV感染患者90例,A组(干预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栓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B组(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B组的48.8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栓治疗宫颈HPV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9月在我区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100名女性,进行此次研究对象(共接种300例),分析在接种完四价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后的接种异常反应情况,统计对比数据。结果 经分析,HPV2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82%、 HPV4为2.27%、 HPV9为1.85%,且三种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症状并不明显,安全性高。结论 我区所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女性,所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不存在严重不良情况的女性,预后效果好,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本文 对 2018 年我院 妇科普查者中 3210 例绝经后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宫颈病变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绝经后女性 HPV阳性率为 8%以高危型为主,占比约 95% ,低危型占比约 5% 。从年龄分布比较来说,> 65 岁组 HPV 阳性率 7.46 %,≤ 65 岁组为 8.71% ,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并 对 855例 HPV呈阳性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病例结果的为 276例,其中确认为宫颈病变患者的有 66例,其中 HPV16明显高于其他型别。 不同年龄组宫颈病变情况不同,> 65 岁组女性宫颈病变占比与≤ 65 岁组宫颈病变占比相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得出结果:医方可考虑将 HPV 分型检测作为其初筛方法,并对高危型 HPV 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国家方面适当推迟终止筛查的年龄。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江南区13272例女性宫颈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各个型别分布特征,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实验技术手段,对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3272名女性进行生殖道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检测,将筛查结果与年龄及感染情况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13272名女性筛查结果显示,HPV感染阳性总人数为2560例,总体感染率19.29%。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 =177.639,P<0.001),各年龄组HPV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36岁(11.64%)、36-50岁(5.34%)、>50岁(2.31%)。21种HPV亚型均有阳性病例,阳性型别累计总数为3494,高危型别构成比为75.16%,低危型别构成比为24.84%,在不同年龄段中,高危HPV亚型以52型占比最高,低危HPV亚型以6型和53型感染居多。在2560例阳性病例中,单一亚型的感染占比最高(75.40%),双重感染(17.73%)次之,多重感染占比最低(6.88%)。结论 南宁市江南区13272例女性宫颈HPV感染主要以高危型、单一亚型感染为主。本地区最常见的感染亚型为52型、58型和16型,并且以<36岁年轻女性感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