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岐黄针疗法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8例,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岐黄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6%,而对照组中患者达到的总有效率只有81.1%,两组患者间差异较明显。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以岐黄针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提升,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输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产生的影响因素 与 护理预防策略 。方法: 选取 45 例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 ,均为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了解 静脉留置针 在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 护理预防策略 ,分析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 VAS 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 护理后 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 VAS 评分 较护理前低 , 健康知识评分及满意度评分较护理前高, P< 0.05。结论: 分析 输液静脉留置针 患者出现 并发症 得 影响因素 并对其实施针对性 护理预防策略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科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后,探究其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入医院感染科的患者70例为研究范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35例,连续组患者开展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干预,常规组患者开展常护理干预。记录并探究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连续组并发症占比高于常规组;续组中护士的各项考核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又为套管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作,留置针的应用优势也越来越显著【 1】。因为留置针能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减少穿刺痛苦,保护血管,并且还能有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深受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喜爱,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会导致患儿留置导管失败或者留置时间减短,不能够达到静脉留置针的理想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颈外静脉留置针针对骨科危重患者的救助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 20 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 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四肢浅静脉穿刺,观察组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在治疗过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统计与调查。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外静脉穿刺相较于四肢浅静脉穿刺有显著性差异( )。 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骨科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提高了救治效率,节省了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2014年 1月 -2019年 9月我院收治的 Bennett骨折患者 26例临床资料,其中新鲜骨折 22例,陈旧性骨折 4例。入院后均试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其中 4例拒绝手术, 2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复查 X线, 2周拆线,石膏固定 3-4周,术后 4-6周复查 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术后根据具体情况 5-6周取出克氏针,随访并指导功能锻炼,以拇指外展、对掌功能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26例患者,保守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约 6周,功能评定:良;手术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约 6-8周,优 17例,良 2例,可 1例,优良率为 95.00%。其中恢复较差 1例为陈旧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欠佳。结论:治疗 Bennett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 26 号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11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55 例产妇。观察组产妇采用 26 号针腰麻,对照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疼痛程度、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 Apgar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 VAS 评分以及 Apgar 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Bromage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6 号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取得的麻醉效果基本一致,但 26 号针腰麻在降低术后腰背痛上具有更好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预防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共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接收治疗的 40例老年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就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观察组 94.3±3.1,对照组 75.9±3.6)和静脉炎发生概率(观察组 5%,对照组 2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的有效方法,也可在护理过程中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牵张疗法治疗军事训练致腰方肌急、慢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 2017.7—2019.12在我科临床确诊的腰方肌损伤 2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12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腰方肌损伤;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损伤,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对照组治疗前 VAS( 8.0±1.5),对照组治疗后 VAS( 2.0±1.0);治疗组治疗前 VAS( 8.0±2.0),治疗组治疗后 VAS( 4.0±2.5)。对照组显效率为 56.69%,总有效率为 83.46%;治疗组显效率为 77.95%,总有效率为 10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损伤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B超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患者57例。于术前分别进行B超造影检测和B超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将所有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性、灵敏性、总符合率。结果 手术病理中所有患者中结节中共79个,其中良性结节20个,59个位恶性结节;B超造影检检测出良性结节25个,恶性结节54个;经B超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后检测出良性结节17个,恶性结节62个;B超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的特异性(98.31%)、灵敏性(95.00%)、总符合率(98.73%),均明显高于B超造影的特异性(86.44%)、灵敏性(75.00%)、总符合率(88.6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诊所诊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数量: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进行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椎动脉指标数据有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数据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使用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椎动脉各项指标数据明显改善,各项症状逐渐好转,应当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年龄小儿中采取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对留置时间带来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到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不同年龄患儿纳入到研究中,其中新生儿(年龄低于28天)纳入到甲组,婴幼儿(年龄在28天到3岁)纳入到乙组,学龄儿(年龄在3岁(不含)到12岁)纳入到丙组,各有28例。比照三组患儿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的留置时间。结果:甲组的下肢、上肢及头部留置时间没有很大差异(P﹥0.05)。乙组的头部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上肢,最后为下肢;丙组的上肢留置时间最长,下肢最短;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学龄儿应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婴幼儿则应选择头部,新生儿为了便于观察,也应选择头部,上述位置能够延长留置时间,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