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进行分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预测评分、医嘱执行评分、管理程序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明显减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化对骨科病人宣教的影响。 方法 将 2018年 1-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80例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按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日按病种参加宣教护士在宣教室开展的围手术期集中宣教,应用科室自拍的视频进行个体化宣教,出院时指导患者加入骨科护患微信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肢体功能康复状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经护理信息化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肢体功能康复状况、康复训练的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将护理信息化贯穿于对骨科患者的住院及出院宣教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对康复指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 2018年 2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23例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313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 31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0. 64%,患者投诉率为 0. 96%,均低于对照组 (3. 23%, 3.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结论 :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9 年7月~ 2020 年2月医院精神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的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自行设《医护人员质量管理调查问卷》,主要对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两个项目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意外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病情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病情的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房采取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配合在住院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研究对象5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对比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全程护理配合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患者检查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本次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比组的50例研究对象里,观察到患者的心理评分为52.36±2.31、患者检查时间为20.45±1.2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20,在观察组的50例研究对象里,观察到患者的心理评分为65.24±2.63、患者检查时间为18.65±1.56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12。通过多种数据的比对,得出观察组的患者心理评分、患者检查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比组。结论:护理配合在住院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具体应用,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可以较为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检查时间。不仅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有较大帮助,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加负责任的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中去,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研究证明,此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科住院患者接受弹力带抗阻训练后对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科住院患者取样65例, 入院时间2020.06-2021.08,顺序编码分组 ,行常规运动训练(n=33,参照组)和弹力带抗阻训练(n=32,试验组),比较SPPB得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SPPB 总分(8.94±0.52)分,比参照组(8.57±0.48)分高,P<0.05。4m步速(5.16±0.28)s,比参照组快,全足距站立(7.54±0.23)s,比参照组久,P<0.05。试验组5 次起坐(14.58±0.19)s,与参照组(14.55±0.23)s相近,P>0.05。结论:在改善老年科住院患者平衡能力方面,弹力带抗阻训练具有理想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应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开展本次实验时,将125例眼科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确认患者符合眼科疾病诊断标准,同时其基本资料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此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患者予以随机分组,125例患者最终被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一组继续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需实施护理干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结果:本次研究中统计了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收缩压、心率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收缩压、心率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综合评分,观察组为(3.44±0.26)分,对照组(6.58±0.63)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应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开展本次实验时,将125例眼科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确认患者符合眼科疾病诊断标准,同时其基本资料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此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患者予以随机分组,125例患者最终被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一组继续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需实施护理干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结果:本次研究中统计了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收缩压、心率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收缩压、心率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综合评分,观察组为(3.44±0.26)分,对照组(6.58±0.63)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使用滴眼剂对眼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1月 -2018年 11月诊断为药物毒性角膜病变患者 46例 60眼,观察统计患者发病时局部用药的情况,包括用药总数、用药频率、用药时间以及角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作分类统计,对明确诊断者,停用原有滴眼药物,使用低角膜毒性药物及无防腐剂的滴眼液,治疗后统计不同类型角膜病变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且使用时间较长,药物毒性角膜病变有点状角膜上皮混浊、丝状角膜炎、弥漫性角膜上皮混浊、假树枝样角膜病变。患者 60眼的平均用药种类为 3.0±1.0,平均用药频率 10.2±2.4 次 /d,平均用药时间 21. 5±8. 4d。经治疗后,总治愈率为 92.9%。结论:角膜的毒性损害与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时间和频率有明显的关系,药物种类越多、使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眼表的毒性损害越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 1000 例参加本文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每组各 500 例,在住院期间,对入院较早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防跌倒管理,且命名为常规组,对入院较晚的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的管理模式,且命名为评估组,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跌倒管理措施后所引发的跌倒事件的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5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6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4 次,占比为 66.67% ,评估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2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2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0 次,占比为 0.00% ,两组患者的跌倒情况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因环境因素造成的跌倒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 90例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无缝隙护理模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自我管理效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比较进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 89.72±5.39)分,住院时间( 14.16±1.48) d,自我管理效能评分( 123.47±9.66)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4.44%)以及护理满意度( 93.33%)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程度,取得良好临床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 2016年 09月至 2018年 10月 1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感染患者 5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感染患者的 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存在的影响感染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是精神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若针对以上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率。结论:年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是精神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优质护理措施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风险的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中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共6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等量均分的方法分为两组。在对比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治疗中,仍然按照医院的基础护理工作模式进行;对于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则使用优质护理的方法。在经过一定周期的护理治疗后,对比组间患者跌倒风险的发生率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经过对组间患者跌倒风险发生率的统计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安全系数相对更高。在满意度评分方面,研究组也相对更高。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治疗中,使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