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6月行产前常规检查的单胎孕妇 240例,将其随机分为 2组,各 120例。采取二维彩超查对照组,基于此采取四维彩超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胎儿畸形及其体表畸形的结果。结果:在产前胎儿畸形中,对照组检出 50例,观察组检出 62例,经引产后或临床胎儿出生后证实,两组实际畸形胎儿、实际体表畸形胎儿分别均为 66例和 36例。在胎儿畸形、体表畸形诊断结果上,观察组准确率分别为 93.94%、 94.44%较对照组 75.76%、 66.67%均显著较高,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对胎儿各类型畸形予以清晰粪便,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胎儿畸形 产前筛查 四维彩超 二维彩超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应用情况及意义。 方法:将 2015.09.01 日至 2017.03.01 日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 800 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查项目中均包括超声检查这一项,将超声检查出肢体畸形的结果和产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 89.29% ,在 18 周 -24 周被检出胎儿肢体畸形的最多,为 52.00% 。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意义重大,准确性也较高。

  • 标签: 产前超声筛查 诊断 胎儿肢体畸形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 TCT与 HPV检测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4月到 2020年 4月期间,对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的 500例自愿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 TCT、 HPV检测以及 TCT、 HPV联合检测,以病理检测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 500例自愿进行宫颈癌的受检者中通过病理学检测后 89例结果显示阳性, TCT检测的阳性率为 16.00%( 80/500), HPV检测的阳性率为 17.00%( 85/500), TCT、 HPV联合检测阳性率为 17.8%( 89/500), HPV检测法阳性检出率较高于 TCT检测法,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TCT与 HPV检测均能有效对宫颈癌疾病进行,采取 TCT、 HPV联合检测的方式,能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检出率,降低患者癌症扩散率,使患者能够及早接受治疗。

  • 标签: 宫颈病变 HPV检测 TCT检测 宫颈癌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P) 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探究以及对风险方法的研究广受社会关注。本文探讨了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骨质疏松症风险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医疗行业的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影响因素 风险筛查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探究以及对风险方法的研究广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骨质疏松症风险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医疗行业的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影响因素 风险筛查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检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 201 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选取实施产前检查的孕妇 180 例作为本次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实施胎儿心脏超声和常规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及引产尸解报告为金标准,观察分析两种方式检出率和诊断效能。 结果:本组 180 例孕妇中出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者 42 例,占比 21.11% ,其中单心腔 6 例、房间隔缺损 10 例、法洛四联症 12 例、室间隔缺损 14 例。而 42 例经胎儿心脏超声共查出 40 例,检出率为 95.24% ;经常规超声检出 30 例,检出率 71.43% ,两种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两种方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对比发现心脏超声优于常规超声( P<0.05 )。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检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的效果显著,即可提高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防御和诊疗,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超声 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 1月— 2018年 2月本院接诊且行产前超声的孕妇 1000例,综合分析本组 1000例孕妇产前超声的结果,同时对所有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至分娩亦或者是引产后,充分了解孕妇的引产亦或者是分娩结果,并对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的符合率进行计算。结果:本组 1000例孕妇产前心脏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18例,占总比例的 1.8%。和分娩亦或者是引产结果对照,漏诊 1例,本组产前心脏超声的符合率为 94.74%。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心脏超声的力度,能够显著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出生素质。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 分娩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族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在产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200例孕妇,与孕妇孕周35~37周做阴道分泌物、肛周分泌物采集,对比分析细菌培养、PCR检测的B族链球菌阳性率;并抽取院内阳性、阴性各50例孕妇,进行分娩结局、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PCR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检测率(P<0.05);阳性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阴性组无差异(P>0.05);阳性组产妇的分娩并发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孕周35~37周的孕妇,通过PCR做B族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可以判断孕妇分娩情况,通过尽早干预保证分娩安全,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产前筛查 B族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 PCR检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农村妇女两癌意愿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农村妇女8000例,甲组常规指导,乙组健康教育,对比疾病知晓率与意愿。结果:甲组疾病知晓率均低于乙组,甲组愿意66.37%,低于乙组愿意70.12%(P<0.05)。结论:在农村妇女两癌中,为其予以健康教育,可以实现意愿性干预,提高疾病知晓率,具有较高意愿。

  • 标签: 健康教育 农村妇女 两癌筛查 意愿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超声和钼靶联合检查对乳腺癌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采用乳腺超声检查的 30例患者归入 A组,采用钼靶检查的 30例患者归入 B组,联合采用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的 30例患者归入 C组,对比 A组、 B组、 C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A组和 B组的诊断准确率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 C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 A组和 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乳腺癌中,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均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是临床上常用检查方法,但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应在乳腺癌中联合采用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

  • 标签: 乳腺癌筛查 钼靶 乳腺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以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2月进行产前检查的产妇,孕周均为 20-24周,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在检查后以其中怀疑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 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胎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进行随访,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36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术后随访,随访率 100.00%,经过随访确诊的的有 132例,准确率为 97.06%( 132/136), 4例误诊,误诊率为 2.94%( 4/136)。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株洲地区农村妇女两癌的状况进行并对查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对株洲各个地区的农村妇女进行相关的检查,主要检查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患病情况 。结果 在进行乳腺的中,有 94.14% 的患者检查出的 BI-RADS 分级为 1 级,但是仅有 2 例患者最终经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患有乳腺癌,在宫颈癌的筛选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问题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 3.97% ,但是出现生殖道感染的人数占到了检查人数的 20.30% 。结论 两癌查对提高广大妇女群众对妇科疾病的认识提高广大农村女性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 ] 宫颈癌 乳腺癌 筛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肠内营养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85例,抽选时间2021年2月~2021年11月,划分两组,一组接受常规营养治疗与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应用营养风险2002(NRS2002)开展针对性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的营养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等指标在护理后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诊断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彩超对诊断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6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诊断的高危新生儿(例数=471),患儿均接受彩超诊断,评估彩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471例有症状患儿的检出之中,其中检出异常共85例,占18.05%(85/471)。在进行检查状况分析中,卵圆孔未闭29例,占34.12%(29/85);房间隔缺损21例,占24.71%(21/85);动脉导管未闭17例,占20.00%(17/85);室间隔缺损7例,占8.24%(7/85);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中床旁吞咽功能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帕金森患者中随机选取 7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39例。对照组行床旁吞咽功能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床旁吞咽功能及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查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无吞咽困难人数均为 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轻度、中度吞咽困难人数明显增加,重度吞咽困难人数减少(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床旁吞咽功能障碍及康复护理运用在帕金森患者中,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提升。

  • 标签: 帕金森病患者 康复护理 床旁吞咽功能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项尿蛋白联合查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共 45例,按照尿蛋白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 A组为弱阳性组 10人, B组为阳性组 10人, C组为强阳性组 15人, D组为超强阳性组 10人,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士 60人作为对照组,记为健康体检组,对比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与健康人士体内各类指标含量。结果:( 1)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体内各项蛋白指标与健康人士存在明显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A组与健康体检组尿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A组、 B组的 α1-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含量与健康体检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多项尿蛋白联合能够有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差异表现在尿液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铁转蛋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联合筛查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微信版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障碍中的有效性和便捷性。方法 采用微信版和纸质版的 SDS和 SAS量表对 284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微信版 SDS和 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微信版 SDS和 SAS检测耗时明显少于纸质版 SDS和 SAS检测耗时。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抑郁和 /或焦虑障碍明显增多,使用基于微信平台的 SDS和 SAS量表测评,可以准确高效地查出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存在的抑郁和 /或焦虑障碍。

  • 标签: 微信 抑郁 焦虑 恶性肿瘤 心理测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检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50例的检查资料,开展本次研究。将50例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设为患者组;将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体检组。2组均接受TCD检测。研究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CCA)的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患者组的动脉狭窄检出率(70.00%(35/50),相比健康体检组的10.00%(5/50)而言更高(p<0.05);患者组CCA的PI值(9.36±1.13)、CCA的RI值(0.72±0.05),相比健康体检组的(0.78±0.11)(0.58±0.03)而言均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TCD的检测价值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 舒张末期流速 峰值流速 平均流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中,血小板抗体及交叉配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抽选对象,院内血液病患者80例,2019年3月-2021年10月,均接受固相凝集法,随机数字法分组下,对照组40例患者均输注同型血小板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根据血小板抗体进行输注治疗,探讨阳性率检测结果、以及不同输注效果。结果:80例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5例,占比18.75%(15/80),输血次数增加则阳性率增加(P<0.05);研究组输注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着输注次数增加;同时患者接受抗体,并对阳性结果患者采取交叉配型输注治疗,可在加强对患者血小板抗体现状进行了解的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反应,促进血小板输注增强。

  • 标签: 血液病 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抗体筛查 血小板交叉配型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