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是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出影响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最主要的真因,利用品管圈开展活动。方法通过对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流程的完善;加强设备仪器的维修、维护与保养,时时保证清洗设备处于有效地功能状态;同时加强清洗员、包装员的责任性培养、环节质量控制及流程规范化且流程上墙等方法,将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由活动前80.85%提高到94.14%。结论应用品管圈理念,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流程的改进和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手术植骨器械,主要是应用以中心与偏心磨钻的设计,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此器械治疗,以弥补以往微创手术单纯钻孔减压病灶清除不到位,植骨不易成活的缺点。方法对62例病人(均为单侧FicatⅡ期61例、Ⅲ期1例早期),用小切口3cm左右、髓心减压、扩大磨除病灶,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采用植骨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灶清除及植骨充填效果满意。随访患者55例,术后植骨区情况,其中术后2个月有部分植骨成活,术后3个月有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53例完全骨性愈合。其中因过早负重2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塌陷,但无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增高主要是疼痛的减轻及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结论对FicatⅡ期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可使修复坏死的股骨头,对Ⅲ期早期有轻度塌陷的可在植骨同时腾起塌陷的部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腔镜器械500件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腔镜器械520件,观察并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腔镜器械的合格率、可追溯率以及清洗人员对器械清洗流程的知晓评分。结果PDCA实施后,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可追溯率均高于PDCA实施前(P<0.05);PDCA实施后,清洗人员对器械清洗流程的知晓评分明显高于PDCA实施前的知晓评分(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过程是提高清洗质量及清洗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的特殊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行腔镜手术的1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行腔镜手术的1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及保养,对比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和医源性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有效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有利于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质量,有效地延长内镜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手术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腔镜器械两种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经过有效清洗流程处理的手术室腔镜器械100件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件手术室腔镜器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50件/组。对照组使用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灭菌,观察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对比两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灭菌有效率、灭菌时间以及灭菌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灭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灭菌时间短于对照组,灭菌有效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对比,P<0.05。结论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灭菌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清洗流程的持续改进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制定较为安全有效的器械清洗流程与方法,增强清洗效果,从源头上控制病菌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方法收集本院各科室临床上使用的医疗器械200套,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对与改进组,传统组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简单冲洗后,送往供应室进行超声清洗;改进组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简单冲洗后,进行保湿处理,再由供应室人员进行专业处理。清洗后使用目测法、放大镜观察、棉签检测及菌落检测等多种法测定两组器械的合格率。结果从各检测方法比较,改进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改进后的清洗流程能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值得向各个医疗机构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