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5例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9岁。病程2~10年。足跟原发肿瘤范围为3cm×2cm~5cm×4cm,3例伴破溃。4例肿瘤扩大切除后缺损范围为6cm×6cm~8cm×6cm,1例因伴卫星灶缺损达13cm×12cm;采用大小为6cm×6cm~11cm×9cm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不足部分取中厚皮片修复。供区采用腹股沟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肌皮瓣及供受区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腹股沟切口发生淋巴漏,经换药和清创术后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足跟部皮肤无破裂和磨损,外形丰满、弹性良好,肌皮瓣痛、温觉和耐磨性能良好。足踝伸屈功能正常,恢复负重功能,无肿瘤生长。足部切取肌皮瓣处凹陷明显,第1、2、3趾底感觉减退、麻木。结论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缺损可获得丰满、耐磨和弹性好的外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细胞培植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稳定期的90名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名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黑色素细胞培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白斑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白斑症状消失时间为(96.8±7.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白斑消失时间为(103.2±9.7)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黑色素细胞培植术在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白斑治疗周期,并实现快速消除白斑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体检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率、多重感染和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1321例21-66岁的健康检查者中,共检出阳性患者162例,阳性率为12.3%,其中高危型占68.7%,低危型占31.3%,检出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14.7%)、58(10.8%)、52(10.4%)、11(10.0%)、6(9.7%),未检出MM4、44、73、83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40.2%,以二重感染常见(25.3%),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20.1%。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主要见于21-30岁妇女,主要为单一基因型、高危型感染、常见亚型为16、58、5、11、6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人胶质瘤中FHIT蛋白、KI-67抗原的表达从而探讨FHIT蛋白、KI-67抗原的相关性及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67例人脑胶质细胞瘤标本的存档石蜡组织切片,分为四组I级17例,Ⅱ级16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将I、Ⅱ级归为低度恶性胶质瘤组,Ⅲ、Ⅳ级归为高度恶性度胶质瘤组;选取由非肿瘤患者内减压术中取得10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V-9000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FHIT、KI-67在67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而KI-67抗原未见有阳性表达;FHIT蛋白和KI-67抗原在67例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6%和83.58%。其中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胶质瘤组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和35.29%,差别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胶质瘤组中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3%和93.94%,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I级、II级、III级、IV级KI-67标记指数的x-±s分别为1.44±1.32%、6.38±1.59%、15.89±2.07%、23.61±2.9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胶质瘤中FHIT蛋白表达强度两两比较I级与III级、I级与IV级、II级与IV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I级、II级、III级、IV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蛋白表达强度与KI-67抗原的阳性强度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725(P<0.05),FHIT蛋白表达强度与KI-67抗原的阳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KI-67抗原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胶质瘤的重要指标,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相关;FHIT蛋白其表达的下降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调节。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与其DNA的检出关系。方法对68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PreS1-Ag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eAg用化学发光检测,乙肝DNA(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结果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82.98%,而HBeAg阳性率为36.17%;在PreS1-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为95.4%,而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5.9%。结论PreS1-Ag、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联合检测能准确地反应出病毒的复制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简介:摘要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又称CD152,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在T细胞表面表达,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结合B7-1(CD80)和B7-2(CD86)配体,从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是新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的关系,评价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法检测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并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23%和6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标本的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33%和95.4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和24.87%,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存在相关性,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非常相近且前S1抗原较乙肝e抗原敏感性更高,其能够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皮肤混合瘤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TGF-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皮肤混合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型。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宫颈腺癌患者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对照,对比不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状况。结果经染色显色,各膜条上共出现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腺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明显较高,P<0.05。宫颈腺癌宫颈组织年龄>50岁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腺癌的发生紧密关联,16和18是感染中最常见的基因分型。临床可根据基因检测辅助宫颈腺癌的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NIP中PCNA与Bcl-2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对所有蜡块进行切片处理,切片的厚度为5μm,同时使用PV法进行化学染色。结果所有切片均存在Bcl-2及PCNA阳性表达,阳性Bcl-2表达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及细胞浆,而阳性PCNA表达则集中于细胞核当中。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抑制过程同时存在于SNIP发展及恶化进程中,凋亡抑制过程与增殖过程相互促进,增殖加速时,凋亡也在加快。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原癌基因Pokemon对核因子-κB/p65(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抑制Pokemon在胶质瘤细胞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Pokemon、NF-κB/p65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在A172细胞中瞬时转染PokemonsiRNA后(36h,48h,60h),分别使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Pokemon与NF-κB/p65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在Pokemon基因的mRNA(对照组1.0±0.0517(无效RNA片段),36h0.712±0.1627,48h0.634±0.0961,60h0.562±0.0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蛋白(对照组vs实验组36h0.8±0.3517vs0.45±0.2991,48h0.82±0.0842vs0.247±0.0723,60h0.965±0.0762vs0.149±0.0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下降的同时,NF-κB/p65基因的mRNA(对照组1.0±0.0833(无效RNA片段),36h0.405±0.0319,48h0.364±0.0412,60h0.355±0.0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蛋白(对照组vs实验组36h0.625±0.0547vs0.15±0.0792,48h0.764±0.0426vs0.127±0.0842,60h0.75±0.0587vs0.519±0.0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也明显下降,呈时间梯度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癌基因Pokemon在胶质瘤A172细胞中对NF-κB/p65有正向调控作用,与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