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哮喘病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口服孟鲁斯特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1秒内的用力呼出量和呼气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哮喘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良好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前在临床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诸多心血管疾病均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该类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机制、药理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在今后的临床用药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以及相应的临床作用效果进行了具体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后分别给予氯沙坦钾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经临床治疗后评估疗效,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病例95.35%(41/43)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例79.07%(34/43),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ARB属于是常见的治疗心血管药物,在长期临床实践与理论中发现ARB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运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对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压、治疗效果、心率变化和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之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高血压明显降低,运用缬沙坦治疗的治疗组明显低于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的对照组(P<0.05);在总体有效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率变化上,两组没有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卡托普利相比,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要高很多,安全有效,有着很好的耐受性,不良发生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症状轻微,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将其分为3组,每组74例病患。甲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乙组使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丙组使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三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甲组的有效率为64.9%,乙组为59.5%,丙组的为93.2%;丙组的有效率远远高于乙组和甲组,差异具有比较性,P<0.05;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甲组、乙组、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5.4%、5.4%,三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远远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联合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两组各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肾功能情况,并记录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自身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1),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O.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p>0.05。联合组出现5例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0%;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10例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使用联合用药,能够增加减压效果,且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沙缬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之间在本社区的内科门诊治疗的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非洛地平进行治疗,而治疗组34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而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两组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组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情况。结论对于社区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比较低,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的特点,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和相互之间的调配使用作一总结和分析,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缬沙坦+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13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66例以及对照组66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缬沙坦+辛伐他汀;对照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通过对比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以及胆固醇水平,以突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以及胆固醇水平几方面,两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药物选择缬沙坦+辛伐他汀,可以成功将患者的血压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以及胆固醇水平加以改善,最终将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高血压应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分析。方法将所收治的88例社区高血压病患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患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措施展开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整体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效与有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有14例,对照组有11例,观察组有效为28例,对照组为2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9.55%,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缬沙坦与综合干预措施治疗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各42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缬沙坦、氨氯地平组白昼SBP、DBP、FPG、UM、Scr低于治疗前,缬沙坦、氨氯地平组夜间SBP、DBP、FPG、UM低于治疗前,缬沙坦SDP、DBP高于氨氯地平组,缬沙坦FPG、UM低于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血压达标率低于氨氯地平组、血糖达标率低于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并不能增进血压控制效果,但可改善肾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用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从我院近1年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Ⅰ、Ⅱ组各90例,Ⅰ组仅接受卡托普利治疗,Ⅱ组合用卡托普利与缬沙坦用药,对该两种方案的降压及安全情况作评估。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测得的SBP、DBP指标水平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治疗后,Ⅱ组的血压水平显著降低,优于Ⅰ组,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在试验期间均未产生严重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健康危害严重,尽早予卡托普利配合缬沙坦方案治疗,降压效果好,且安全可靠,值得加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