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关键环节的管理流程与模式,使患者及时就诊,降低医患纠纷率。方法选取来我院急诊科接收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行普通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急诊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护理差错、护理记录、医患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接诊时间为(4.2±1.5)min,3例出现护理差错,179例完整护理记录,3例出现医患纠纷,175例患者满意;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为(1.7±0.4)min,未见护理差错与医患纠纷,292例完整护理记录,285例患者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接诊时间,减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探讨和研究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诊断为先兆流产而实施剖宫产手术治疗,2例患者因其血B-HCG水平在2000u/l以下而进行药物疗法,余患者均通过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腹腔镜下病种切除联合子宫切口修补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患者各5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病情,这样既有利于保证疗效,而且相对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阴道内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33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阴道内扫查,分析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超声检查的影像特征。结果33例患者,妊娠囊均于子宫下段切口处着床,滋养血流来自切口部位。23例患者子宫轻度增大,10例患者子宫无增大现象。29例患者宫腔内未出现异常回声改变,4例患者宫腔内出现不均质高回声。子宫前壁峡部单纯孕囊18例,不均质团块型15例,可见子宫内膜下段形态异常,另有13例患者病灶区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呈五彩状。结论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临床诊断上,阴道内超声检测安全有效,可作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的首选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靖江市中医院及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2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患者中,有5例接受甲氨蝶呤肌注及米非司酮口服杀胚治疗后,再行刮宫治疗,均痊愈出院;2例患者直接行刮宫术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而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再予清宫治疗;20例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予清宫治疗;1例患者予腹腔镜下局部瘢痕切除再行子宫修补术。结论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患者,应早期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避免不良情况,提高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站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清宫治疗,观察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症分型则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痊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痊愈率为76.7%(23/3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β-HCG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病灶的清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的缩短上有很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降低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项目小组,统计2015年1月—12月全年股动脉穿刺的例数,针对出血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并落实。结果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由1.51%降低至0.50%。结论运用PDCA程序,有效降低股动脉穿刺术后出血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讨论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以及药物联合治疗的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外用基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的分析中,金葡菌占比45.0%,表葡菌占比35.0%,溶血性链球菌占比10.0%,里昂葡萄球菌占比7.0%,头葡萄球菌占比3.0%。结论对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细菌定植当中,金葡菌和表葡菌是两种重要的类型,应作为重点来对待。联合药物治疗中,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效果,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经阴超引导下行孕囊穿刺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本院收住的1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在阴超引导下行孕囊穿刺加甲氨蝶呤(MTX)注射保守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感染注意口腔、皮肤清洁等,术后动态观察孕囊变化,动态观察血β-HCG变化。结果15例在阴超引导下行孕囊穿刺加甲氨蝶呤(MTX)注射保守治疗,经临床护理和密切观察后,患者无心理问题,无感染发生,生活饮食指导好。15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后生命体征正常,血β-HCG下降。出院经随访后恢复好。结论对子宫疤痕处妊娠经阴超引导下行孕囊穿刺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SSD对再生器械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对再生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再生器械的管理制度,并对再生器械管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消毒供应室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储存保管发放等操作流程规范化管理,使消毒、灭菌率100%。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非典型性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0例非典型子宫瘢痕进行观察。结果10例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特征性即子宫下段内膜形态失常,向切口处浆膜层呈楔形生长,同时在切口见强弱不均的团块状回声,团块状回声与肌层分界不清隐约间外侧肌层菲薄。其中混合性包块7例(占60%)实性包块3例(30%),边界不规则,实性部分类似宫壁壁间肌瘤6例,3例类似宫腔粘膜下肌瘤,囊实混合呈实性回声,部分回声呈不均质,囊性部分形态不规则。包块大小2.4cm—6.0cm之间,平均4.1±1.8cm,10例CDFI均在宫颈瘢痕处可见低阻血流信号。结论非典型性子宫瘢痕妊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有一定特性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从入口处环钻取骨结合微创复位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46例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从髓内钉入点处以环钻替代开髓器开髓并取骨,采用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然后用髓内钉专用髓腔绞刀扩髓、顺行穿过断端至胫骨远侧,按髓内钉固定操作步骤安装髓内钉及远近端锁钉,最后将所取松质骨植于骨折断端周围。结果术中均未发生平台骨折,术后46例中失访6例,其余随访5~21个月,平均14.2个月;40例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X线片显示,在术后1~2月即可观察到有明显的骨痂生长征象。40例中,2例膝前轻度疼痛,能忍受,无需处理,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从入口处环钻取骨结合微创复位植骨,能提高骨折一期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