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D对再生物品的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CSSD对再生物品的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郭慧青

郭慧青(新疆巴州人民医院院感办新疆库尔勒841000)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15-02

【摘要】目的探讨CSSD对再生器械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对再生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再生器械的管理制度,并对再生器械管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消毒供应室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储存保管发放等操作流程规范化管理,使消毒、灭菌率100%。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CSSD再生物品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SSDofrecycledequipmentstandardizationofthemanagement.Methodsofrecycledequipmentfor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perfectmanagementsystem,therenewabledevicesforregenerationequipmentmanagementandevaluating.Resultstherecoveryofsterilizationsupply&distribution,clean,packaging,disinfectionandstoragedistributionoperationprocess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makethe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rate100%.Conclusionstrictexecutionprocedures,regulatingthemanagementofhospita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sanimportantmeasure.

【Keywords】CSSDRegenerationitemsStandardizedmanagementHospitalinfection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而CSSD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它承担着着全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它的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危息息相关。随着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1-20093101.2-20093101.3-2009三项标准的实施,对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我院CSSD对再生医疗器械加强了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监测的管理,并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

1制定与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我院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CSSD工作制度、CSSD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下收下送制度、器械清洗制度、敷料检查打包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补充、规范了器械清洗流程、制定了考评内容与方法,明确了相关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真空,使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布局加强各区域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科学合理,严格划分生活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之间要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流方向由“污”到“洁”,强制性单向流动,洁污分流,无交叉。人流方向由“洁”到“污”,逆行需通过缓冲间更衣。气流方向由“洁”到“污”,压力控制。工作流程按回收、清洗、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存放和发放顺序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3严把再生医疗器械各环节的质量关

3.1回收质量管理污染器械应先在病房进行初步处理并保湿,以免污物干涸后粘在器械上影响清洗效果。放置在密闭的回收箱中存放,如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双层封闭包装放置在回收箱中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每天供应室下收人员用专用车到各科室回收再生物品,物品回收时要按照卡片上的品名、数量、规格仔细清点核对,检查器械的性能和完整性。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清洗质量管理器械清洗是器械处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所有回收物品均视为污染,清洗前做好自身防护。清洗时根据回收物品的材料、结构、精密程度和物品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再生物品的洗涤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冲洗、多酶浸泡、刷洗、常水漂洗、纯水漂洗、润滑、干燥的清洗步骤,检查清洗质量,达到使用标准。

3.3包装质量管理

3.3.1打包前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检查,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的放大镜逐件检查,确保器械及其关节齿牙处光洁,无污渍、残留物和锈渍;功能完好,无毁损。清洗不合格器械,应立即返回去污区处理。脱铬、损坏物品应做报废处理。

3.3.2开放式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洗一灭菌,无污渍,中间无缝线,灯光检查无破损。纸塑袋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3.3.3包装前根据器械目录,核对器械的名称及数量,因方便刷洗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包外应标识有: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锅号、灭菌批次,表示应具有可追溯性。

3.3.4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不超过7公斤;辅料包不超过5公斤。

3.4灭菌质量管理

我们遵循《WS310.3-2009CSSD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监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定期保养灭菌器,每锅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3-2009CSSD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每次进行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3.5储存与发放管理

所有的灭菌物品均应经过仔细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进入储存间前医务人员需带好口罩帽子、洗手、穿隔离衣、换鞋,将灭菌物品存放于洁净的存放架上。检查无菌物品数量、标识是否正确、灭菌是否合格、分类放置,位置固定,并按照先远期后近期的原则储存。发放时按照规范,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先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合格后,才可发放。发放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每日清洁、消毒后存放,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得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4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认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把所有的再生使用的医疗器械都要看作是传染源,做好隔离和预防措施。在接触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械时必须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的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围环境更保护了工作人员自己。工作时必须按要求着装,正确使用各种防护技术,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工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锐器伤,一旦被利器损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必要时进行血源性疾病检测按职业暴露程序处理。

5讨论

由于我们对再生医疗器械回收至CSSD集中处理,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其优点在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监测和发放均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形成有效规范的消毒、灭菌循环系统。通过对全院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规范了器械的回收、清洗和包装程序,使再生医疗器械包的质量大为改善。确保了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水平,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临床的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刘荣辉.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

[2]万正敏.再生物品实施集中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63-1864.

[3]黄瑾.复用医疗器械包分散与集中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26-8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