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采用先进的内镜系统行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结果209名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结论术前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物品及用物准备充分,对整个手术流程及操作规范了然于心。术中时刻关注手术医生的需求以便及时准确的配合,并提醒手术医生合理使用爱护精密器械。术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收拾整理用物及器械,并与供应室老师交接器械。巡回护士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健康,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术前焦虑并做好环境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调用物,做好保暖及保护隐私工作。术后安全有效的转运患者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状况。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密切的配合和安全有效的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内镜微创保胆摘除手术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远高于对照组的86.8%(P<0.05)。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2%(5/38),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微创保胆摘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较好地保护胆囊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各种变异因素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便于临床路径今后更好推广使用。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至2014年9月,结肠息肉摘除术住院患者246例临床路径病例出现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总结,通过对变异结果记录分析、报告、讨论,并制定相应控制变异的方法措施等。结果研究发现14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发生率58.1%,按变异来源分类,疾病因素(25.2%),患者因素(32.9%)医生因素(31.5%),医院因素(10.5%)。其中有27例因变异而终止临床路径,路径终止变异率(18.9%)。在退出路径变异中的疾病本身因素高达(55.6%),患者和医生因素(37.0%)。结论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有些变异会导致路径终止,而大多数变异不影响路径的完成。因疾病本身因素引起变异退出临床路径是不可避免的。但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出现变异是可以控制的,为试点医院临床路径变异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行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2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镜辅助下息肉摘除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2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胃镜下一次性成功切除息肉84枚,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出现恶心及咽部不适感,1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见消化道出血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内镜下可见3例患者息肉复发,复发率为4.8%。结论采用胃镜辅下行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且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手术的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进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6例,其中采用PEID(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2.15±10.23)岁;采用PETD(PercutaneousEndoscopicTransforaminalDiscectomy,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3.28±9.5)岁。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ODI评分和术后1个月随访的ODI评分,从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则说明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分析,则实验组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LDH,且PETD术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改善更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总结4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体会。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7~10d,疗效优良率达98%,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鼻息肉患者采用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2例,B组患者运用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A组患者运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患者治愈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鼻息肉患者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探究治疗白内障的更有效术式。方法筛选2010年1月一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我们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4例患者,69只患眼)与对照组(56例患者,61只患眼),观察组患眼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眼接受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眼手术过程中后膜囊破裂发生率、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但在7~14天均完全消退,但两组患眼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0天,对照组患眼裸眼视力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右,两组患眼最好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的近期临床疗效比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好,但是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相当,所以即使在无超声乳化仪的医院也可以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全麻下应用高频电刀凝切法行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扁桃体摘除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39例患者行高频电刀凝切法行扁桃体摘除术,对照组39例患者行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疼痛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扁桃体切除平均时间、疼痛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麻下高频电刀凝切法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同时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愈合,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白内障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处理,观察组37例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后3d,观察组的眼压值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而视力值明显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的两项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成本方面,观察组为(1402.5±233.0)元,相比对照组的(3028.2±324.6)元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成本较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