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骨骨折患者共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颌面骨骨折部位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切口,以微型和小型钛板对153例颌面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颌面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随诊3个月~2年,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改善恢复,疗效满意。结论临床上在为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达到完善解剖复位及精确内固定的保证,促进患者颌面骨骨折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血清CA153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2例乳腺癌患者、25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26例非乳腺癌的其他肿瘤患者、28例健康同龄体检者血清CA153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非乳腺癌其他肿瘤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结果分析,CA153对乳腺癌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的置信区间为0.743~0.921,P<0.05),灵敏度为0.864,特异度为0.759。结论CA15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乳腺癌的筛查的辅助诊断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153、CA125联合CEA检验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17例患者给予CA153检验、B组17例患者给予CA125检验、C组17例患者给予CEA检验、D组17例患者给予CA153、CA125联合CEA检验,比较四组患者肺癌检出情况。结果A组患者检出率为、B组患者检出率为、C组患者检出率为、D组患者检出率为,肺癌患者检出率最高的是D组,其次是C组、B组、A组,四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肺癌患者给予CA153、CA125联合CEA检验能有效提高肺癌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CEA、C153的动态变化及在复发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7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CEA、CA153检测,对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前后、CEA、CA153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7例患者CEA、CA153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受体状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分期与淋巴结状况却与CEA、CA153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手术前后患者自身CEA、CA15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53变化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CA153阳性率与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CEA、CA153检测对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为较好的预警提示,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早期发现并给予合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2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HBe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结果569例HBV-DNAPCR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448例,HBeAg阳性252例,两种检测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前S1抗原优于HBeAg,前S1抗原在乙肝流行病学调查上和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A153、CEA和铁蛋白水平。结果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肿块组血清CA153、CEA、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块组(P<0.05),而血清CA153、CEA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Ⅰ~Ⅱ级者与Ⅲ级者之间血清CA153、CEA和铁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CEA、铁蛋白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871(0.817~0.926),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CA153、CEA和铁蛋白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抗原促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作用。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为DC,分别负载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麻疹疫苗、K562及RPMI8266冻溶抗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加入TNF-a为对照组,再加入相同体积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CCK8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各组均培养出具有典型形态的DC,其中疫苗各组细胞CD83表达较肿瘤细胞各组明显升高,MLR作用强,而肿瘤组抗原又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为高,同时各实验组CD1a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各实验组CD1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及麻疹疫苗等微生物抗原促进DC成熟能力较K562及RPMI8266等肿瘤抗原能力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125视为心室重构标记物检出的敏感性。方法以超声心动图LVED、IVS、EF测值其中一项异常者为病例组共71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值与CA125、CA242、CA19-9测值之比值为参数,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t检验。左心室扩大同时CA125测值大于实验室正常值者定为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其与全部左心室扩大总病例数之比计算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检出的阳性灵敏度。结果病例组LVED/CA125及LVEF/CA1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出现的阳性灵敏度为42.26%。结论左心室扩大及EF下降的心衰患者中可以出现CA125增高,但以实验室正常范围为标准检出灵敏度有限,需寻求适宜的医学决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