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3年21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9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和对照组103例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和mRS评分情况及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和mRS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和mRS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后14d的NIHSS和mRS下降最明显(P<0.05),依达拉奉组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吡拉西坦(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BAEP与TCD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各118例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PIS组与对照组相比,TCD及BAEP异常率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TCD敏感性91.52%,TCD特异性为42.38%;BAEP敏感性82.20%,BAEP特异性为63.56%;TCD对PIS评估的准确率为64.67%,BAEP对PIS评估的准确率75.0%。结论BAEP和TCD检测为PIS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手段,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hemorrhagicinjuryofbraininjury,PHI)经过相关手术以及脑部CT检查扫描之后发现,颅脑外伤患者出现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以及新的出血性病灶扩大等症状。出血性病灶可以被分为以下五类其一,EDH(硬膜外血肿);其二,SDH(硬膜下血肿);其三,多发性血肿;其四,脑挫裂伤;其五,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30%~60%的颅脑外伤患者均是因为并发水肿以及继发性脑缺血而导致病情更为严重,而PHI的发生能够让颅脑外伤患者的危险性增加至6倍之多,PHI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早期,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以及相关监测既能够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也能够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主要结合相关文献综述PHI的临床治疗原则、发病机制以及高危因素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治疗组开始2d内给予阿加曲班60mg/d,24h持续静脉滴注,第三天改为10mg/次,2次/d静脉注滴,连续5d,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共12d。参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共14d。治疗组及参照组均予以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脱水、脑保护等治疗。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比较大动脉狭窄和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在短期内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狭窄和后循环梗死的患者阿加曲班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阿加曲班可能可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3例(26.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数为7例(14.00%),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疾病,在临床上通过采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该用药法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早日康复,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应当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测定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5例,稳定性脑梗死组65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LPA浓度,采用Pullicino公式确定梗死体积。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脑梗死患者(P<0.01)。血浆LPA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血浆LPA浓度随梗死体积的增大而增加(P<0.01)。结论LPA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LPA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阿司匹林抵抗。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每组5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影响因素。结果进展组早期不合理降压比非进展组高(P<0.05);进展组早期发热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AR占比比非进展组高(P<0.05);进展组实验室指标均比非进展组高(P<0.05)。结论早期不合理降压、GLU、CRP、WBC、发热为进展性个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吸烟史、性别及PLT为阿司匹林的抵抗相应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PIS组)40例、非进展组(NPIS组)70例。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ox-LDL含量。结果1、ox-LDL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预测因子,进展组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两组ox-LD(mmol/L)(t=4.796),有统计学意义(p<0.05)。2.ox-LDL比较轻型脑梗死组与中型脑梗死、重型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进展性缺性卒中组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ox-LDL浓度亦越高,中型脑梗死与重型脑梗死比较,p>0.0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ox-LDL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密切相关。2.血清ox-LDL水平可反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进展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针剂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疏血通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4天、1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均能显著改善NIHSS评分和FIM评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NIHSS评分和FIM评分更显著(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法在护理查房考核应用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我院随机抽取10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多元化护理模式的培训,培训期结束后开展为期1个月的多元化形式护理查房;同时随机抽取开展普通模式查房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最后以问卷调查及测试形式比较两组的查房情况,从而评估多元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员测试成绩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技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病人及实习护士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多元法护理查房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带教能力等护理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能培养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意识,从而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加以氢氯吡格雷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10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入各包含53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在两组贯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配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同时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完成7d的治疗后以NIHSS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来综合分析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2.5%,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明显更低,为75.5%(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指标均好转(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加以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可促神经功能恢复,并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