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8例。A组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孤独、恐惧、忧郁和焦虑等心理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改善其负面情绪,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个体化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在药品中,相当一部分药品对于温度非常敏感,为了保证这些药品的品质,必须选择冷链运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冷链药品。在冷链药品的流通过程中,药品批发企业与药品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内容,借助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冷链药品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

  • 标签: 药品批发企业 冷链物流 质量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连素与硫糖铝联合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01-2014.09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72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运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黄连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黄连素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1.67%(33/3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5.0%(27/36);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约为5.56%(2/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糖铝与黄连素联合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效果突出,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 标签: 硫糖铝 黄连素 慢性顽固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腹股沟疝患者9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疗腹股沟疝,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促进预后,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冷链药品对储运条件要求高,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及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作为冷链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众多,因此必须采用风险管理确保冷链药品质量。

  • 标签: 新版GSP 冷链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药品零售企业重视含对乙酰氨基酚OTC抗感冒药销售的专业性管理。方法根据药店OTC抗感冒药销售管理情况及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原理,并结合搜智调查网对该类药使用情况的部分调查结果进行论述。结果APAP肝毒性与其使用剂量相关;网调数据显示73.9%感冒患者会同时使用多种抗感冒药,其原因有患者不良用药习惯和销售人员推荐等;因市场中含对乙酰氨基酚OTC抗感冒药的品种众多,而多种药品同时使用的不良用药习惯,使APAP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增加。结论药品零售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抗感冒药合理使用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加强对对乙酰氨基酚单、复方OTC抗感冒药品销售的专业性管理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OTC抗感冒药 药品零售企业 肝毒性
  • 简介:摘要由于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特点,造成了对其监管的苦难,本文对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监管难度,并对此提出加强对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的建议。

  • 标签: 医疗器械 中小企业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企业医院人员流动情况的统计调查,分析该院人员流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该企业制定医院人力资源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本地区卫生人员的合理流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统计报表,完成2008-2012年5年间某企业医院职工进出活动情况的输入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综合流动人员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及科室分布5个方面的信息,通过专家访谈分析人力流动的特点及原因。结果该院通过人员流动使人员总数增加,但流入人员职称和业务素质偏低;该院通过人员流动使人员科室分布和专业结构发生变化;近年人员流动趋于活跃,尤其是年龄小于30岁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流失较严重,该院人员主要流向当地事业医院。结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畅通人员合理流动渠道;建立适于本院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提高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遏制成熟人才的流失。

  • 标签: 企业医院 人员流动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增强生产企业药品的储存与保护,消费者使用药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利用分析各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的养护中所产生的矛盾以及因素,正确的了解到药品管理的严重性和必需性,提升药品的质量以及医学治疗的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的储存与养护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方法需要改进。

  • 标签: 生产企业药品 储存与养护 增强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问题,随着医药行业的改革,生物制药的进步,药品冷链技术也得以发展。冷链技术在药品批发企业中的应用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减少了药品的运输和存储中产生的损耗,满足了药品对温度和时效的要求,冷链技术对于药品批发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药品批发企业的方面着手,分析了药品批发企业冷链技术的发展,针对药品批发企业冷链技术应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冷链药品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冷链 药品批发 医药物流
  • 简介:摘要戚墅堰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对全区大中型企业开展健康促进,采取以点带面,标准引路的方法,边实践探索,边总结推进,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成效显著。

  • 标签: 健康促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国有企业医院体制改革模式多样,各有利弊,主要是需要适应医改的体制及根据医院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革。我院在医改的浪潮中,不断调整医院的结构,摸索出一套适合我院自身发展的模式,通过创新,改变理念,打造“医养康”相结合的企业医院。

  • 标签: 创新 健康中国 企业医院 医养康
  • 简介:摘要通过质量培训,让员工从思想上对质量重视起来。只有了解质量管理的要求,才能增加自我保护的意识、风险意识,避免出现重大的质量事故。

  • 标签: 药品 岗前培训 质量管理 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在制药企业洁净区空间灭菌的几种常用方法中,臭氧灭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对臭氧发生器灭菌效果的几大决定因素的分析探讨,结合实际应用开发合适的臭氧灭菌程序,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臭氧灭菌的效力,提高制药工艺特别是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无菌保障水平。

  • 标签: 臭氧 空间灭菌 制药 洁净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某茶粉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接触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满足生产需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生产性噪声、高温。检测结果示生产性粉尘检测点达标率为89.5%,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检测点达标率为100%,生产性噪声检测点达标率为90.0%,高温作业点WBGT指数达标率为100%。工人体检结果未发现尘肺病、噪声聋等相应职业病和从事相应岗位的职业禁忌证。结论应做好粉尘和噪声危害较严重岗位的治理,加强危害因素不合格工作场所除尘、排毒设施及减震除噪措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

  • 标签: 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茶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10版GMP的特点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实施2010版GMP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提出药品生产企业想要更好的实施2010版GMP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重要性 实施策略
  • 简介:摘要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是对上市后药械进行再评价与安全监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药械生产企业开展好ADR(MDR)监测可以确保人体用药用械安全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ADR)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的重复发生,对保护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及促进我国医药事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械生产企业 药品不良反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某节能灯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接触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满足生产需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一氧化碳、汞、铅及生产性噪声等。检测结果大部分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工人体检结果未发现相应职业病和从事相应岗位的职业禁忌证。结论应加强汞、噪声等关键岗位的排毒设施及减震除噪措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

  • 标签: 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节能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印刷企业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预防和控制噪声的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收集该印刷企业2015—2017年度连续三年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合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近3年来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情况的发生、发展。结果近三年来的纯音电测听测试结果异常率分别为43.1%、39.3%、1.7%;不同噪声强度的听力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印刷企业应对噪声作业场所采取防护措施,并减少噪声的危害。

  • 标签: 噪声 印刷 听力损失 职业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