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去、根管治疗一次法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分次根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去、根管治疗一次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次数1.30±0.63次、治疗周期2.54±0.66d均少于对照组的3.14±0.75次、16.25±3.3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91.48±3.47分高于对照组的82.87±3.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去、根管治疗一次法在慢性牙髓炎的治疗中具有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疗效佳的显著优势,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去髓术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 慢性牙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砷失剂与As2O3用于牙髓失的效果及封药后的疼痛反应。方法选择127例急性或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多聚甲醛和As2O3失剂进行失,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封多聚甲醛失剂组失有效率为91.42%优于As2O3失剂组(有效率为72.13%),且多聚甲醛组封药后疼痛反应和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低于As2O3失剂组。结论使用多聚甲醛失剂失效果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根管预备操作时间,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制剂。

  • 标签: 多聚甲醛失活剂 As2O3失活剂 牙髓失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剥内扎与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用于环状混合痔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传统的外剥内扎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外剥内扎联合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当中,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联合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比单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更好,更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内括约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化泡沫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对防城区区直幼儿园4-5岁儿童采取氟化泡沫护齿防龋,每年2次,每次1~4分钟。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于2004年和2005年新龋发生率分别为3.95%和1.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4%5.24%,P<0.01。结论氟化泡沫护齿能使儿童龋齿发生率显著下降,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使用氟化泡沫的实验组儿童较对照组儿童龋病发病明显减少,氟化泡沫在我区对儿童的龋病预防是有效的。结论使用氟化泡沫的实验组儿童较对照组儿童龋病患病明显减少。氟化泡沫在防城区对儿童的龋病预防是有效的。

  • 标签: 氟化泡沫 乳牙 龋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武威市凉州区3~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患病情况,为卫生部门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院抽签选取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3~6岁622名儿童,男性315名,女性307名。对其乳牙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主要检查3~6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3~6岁儿童不同牙列以及牙位患龋等情况,随后进行记录且存档,同时采取统计学科学处理。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儿童乳牙龋病率不断提高,3岁儿童的儿童乳牙龋病率仅为43.20%,而6岁儿童的儿乳牙龋病率高达为50.48%,上下颌右侧V患龋率最高,为34.57%,Ⅲ患龋率最低,为8.04%,上下颌左侧V患龋率最高,为34.24%,Ⅱ患龋率最低,为3.22%。结论武威市凉州区儿童乳牙患龋率还是明显偏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还必须采取措施让患儿及时得到充填治疗,提高乳牙患龋充填率,以避免乳牙龋对儿童继替恒牙和恒牙列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

  • 标签: 3~6岁 儿童 乳牙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单纯开窗核摘除与半椎板减压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治疗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式不同把其分成单纯开窗组和椎间融合组,其中单纯开窗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核摘除进行治疗,而椎间融合组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随访4~15个月后,通过JOC评分,其中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而单纯开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0%,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开窗组(P<0.05)。结论应用半椎板减压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开窗核摘除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单纯开窗髓核摘除 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 椎间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核摘除的中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核摘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椎间孔镜核摘除中加强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统计基本治疗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77.5±8.2)min,平均中出血量(20.4±5.2)ml,第二天均可腰围保护下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45±0.72)天,术后腰椎无明显损伤或并发症,患者术后腰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加强中护理、及时正确进行手术配合是椎间孔镜核摘除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

  • 标签: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术中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进行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6例,其中采用PEID(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核摘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2.15±10.23)岁;采用PETD(PercutaneousEndoscopicTransforaminalDiscectomy,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核摘除式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3.28±9.5)岁。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ODI评分和术后1个月随访的ODI评分,从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则说明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分析,则实验组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LDH,且PETD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改善更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PEID PETD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核摘除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行腰椎间盘核摘除的患者143例,术后对以上所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发现以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小关节综合症、节段性腰椎及小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神经卡压综合征、椎体间不稳定以致发生医源性脊柱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结论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应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改进手术方法、并且推广使用人工核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术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核摘除的护理。方法总结4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核摘除护理体会。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7~10d,疗效优良率达98%,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2tomy,LC)与不切断腹直肌右肋缘下切口胆囊切除(opencholecystectomy,OC)的优劣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具有手术指征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LC组25例和不切断腹直肌OC组25例,对两种手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LC组切口长度明显优于不切断腹直肌OC组,而不切断腹直肌OC组在住院费用上显著低于LC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两种式各有优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不切断腹直肌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内窥镜下锁孔入路三叉神经部分切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适应症病人,全麻下,参考颅骨表面标志,乙状窦后入路,“s”形小切口,骨窗直径约2.5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置入内窥镜,观察桥小脑角区复杂的血管神经及其相互关系,部分切断三叉神经。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疼痛均消失;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内窥镜下锁孔入路操作有其优势,可以多角度观察桥小脑角区结构,对脑组织的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也存在图像缺乏立体感,单手操作,对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不足。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内窥镜 锁孔 三叉神经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2.2~2012.2期间胸外科诊治的35例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度患者术后治愈率为93.33%,显著高于重度患者(85.00%),x2=5.922,p=0.015,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术前病情严重程度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手汗症应及早诊断与治疗。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Ravitch术 Nuss术 漏斗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切断胸3交感神经链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采用胸腔镜经剑突下单孔入路进行双侧胸3交感神经链切断。结果11例手汗症患者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温均上升1.5℃以上,术后未并发气胸及血胸。结论经剑突入路进行单孔胸腔镜行胸3交感神经链切断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减轻了术后肋间神经疼痛症状。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剑突下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出血量低,无患者死亡,住院时间6~13天,平均住院时间(9.25±2.17)天,术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溃疡复发,经治疗后康复。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钩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钩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钩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保障。

  • 标签: 综合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括约肌切断扩肛(侧位开放式)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5例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扩肛(侧位开放式)实施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肛裂后位扩肛治疗,回顾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应的效果。结果在创口愈合时间、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陈旧性肛裂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扩肛(侧位开放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 侧位开放式 陈旧性肛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重度混合痔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自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治疗对象,对患者采用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进行治疗,并将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一年后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79%;患者在手术中及手术后均无出现感染、大出血等情况。结论采用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治疗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等显著优点,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 标签: PPH 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治疗 重度混合痔 疗效 安全性